剛表態參選總統的台灣鴻海集團董事長、富士康創始人郭台銘,五年前說過「民主不能當飯吃」,遭到台灣總統蔡英文批評,「沒有民主,只能要飯吃」。郭台銘反駁,自己並不否定民主,只是強調民主須轉化為經濟成果。
民主與吃飯之間到底有沒有關係?讓人民有飯吃,又能當家作主,難道真的很困難?中國領導人習近平說,「不允許吃共產黨的飯,砸共產黨的鍋」,這種「中國式的民主」,是否讓人吃得下、咽得著?
《美國之音》節目「時事大家談」請來美國綺色佳大學文理學院院長王維正、前中國人權組織主席劉青討論。
王維正:民主與麵包,人民做主吃飯靠譜
美國綺色佳大學文理學院院長王維正說,郭台銘當年的「名言」讓人想起,「自由誠可貴,麵包價更高」的打油詩。這個說法似乎讓人認為兩者互相排斥。其實,民主作為一個政治制度,是人民選擇領導人的制度,其基本精神是主權在民而不在執政者。民主與經濟之間有關聯,而且關聯度很高,但兩者之間不是因果關係。
我們看到,多數經濟比較落後的國家不是民主國家;多數經濟發達的國家是高度的民主國家。民主和吃飯之間肯定有著正面的關係。當然,也有少數例外,比方說,中東地區的產油國,經濟高度發達的新加坡也沒有選擇民主。此外,印度的政治特別民主,但是飯不多。但是,我仍然要說,民主與麵包之間的確是正面關係。
這裡有三個原因。一,民主制度下,人民擁有經濟和政治自由,他們辛勤努力的成果可以獲得保護。這也是人們能夠努力的誘因。二,民主體制健全,有完備的制衡制度,自由的媒體和言論可避免人為災害;非民主體制中,如果主政者不英明,大躍進和文革等災害隨時可能發生。三,民主國家大量投資於人的福利,藏富於民;國民經濟發展人民就可以享受到成果。反之,獨裁體制下,即便國家經濟強大,人民卻不一定能夠享受到自己的勞動成果。所以,民主與麵包其實是高度關聯的。
王維正:郭台銘舊話,蔡英文新用
王維正說,「民主不能當飯吃」,是郭台銘五年前說的話。當時,太陽花運動如火如荼,台灣民眾對台灣將來的走向以及和中國的關係感到不明朗,而直接的導火線是服貿在立法院通過的問題。台灣民眾認為,失去了一個能讓台灣經濟進一步發展的機會。
有人認為,台灣捍衛人民主權的權利是重視自己的生活方式。現在,下次總統選舉將舉行,蔡英文出面反駁當年郭台銘的言論,反應台灣的政治和民意現狀。人們不否認民主和麵包都重要。但是,也有人提出,台灣過去是否在政治方面花費的時間和經歷太多,所以,才出現一種說法,就是「拚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