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政府推動公共住宅政策,打算將20%的公宅提供給《住宅法》中規定的11項弱勢族群。29日下午,社會局透過公民參與的模式,討論弱勢族群的公宅分配機制。在北市府現行的規劃中,將提供70%的戶數給一般住戶,租金為市價的85折,10%的戶數給低收入戶,租金為市價4折,另外20%則是給法定的弱勢戶,租金仍在研議中。
參與討論的民眾提出「以工換宿」的作法,並關注公宅中的原住民、迫遷戶與延後老人進入市場租屋等棘手問題,會後並提供全程紀錄與網路討論區塊,供民眾延續討論。
民眾提「以工換宿」機制 帶動社區幫助弱勢
論壇現場有民眾提出「以工換宿」的居民互助機制;他說,可以讓部分公宅住戶幫助身障入住者做比較粗重的工作,如搬動身體、洗澡、掃地或整理花圃等,以此換宿;若沒辦法提供體力勞動,就由政府提供租金補助。也有身障獨居民眾提到,自己孤家寡人,連生病想喝一碗熱稀飯都沒人可以幫忙,希望政府除了提供居住空間外,也能有互助機制。
憂善意反成陷阱 住越久越弱勢
另有弱勢民眾提到,若透過評點機制,評估較弱勢者優先入住,可能會讓公宅內的住戶多為「最弱勢的一群」,如此太過集中的結果,怕會讓政府的照顧成本太高,使得政府原來的善意會因經費不夠而崩潰。
社會局副局長張美美表示,70%的一般入住戶,以每次申租3年,至多再申請一次,共6年為限,不過,針對特殊弱勢族群,至多可以租12年。有民眾對此設想一個情況:若一位老人家65歲入住,12年後77歲時租約到期,被迫搬出,到時老人家與政府要怎麼因應接下來的租屋歧視問題?張美美回應表示,租越久越弱勢的問題,社會局也很難有答案,不過若老人不適合在社區住,有失能問題,社會局希望能讓他們進入安置機構。
被納入弱勢補助 原住民:政府對原住民只會喊數字
針對原住民入住資格也納入20%的比率,現場有身障民眾表示,原民朋友在評點上佔有優勢,給身心障礙者的評點分數則太低了。不過現場原住民朋友反彈,表示不覺得原住民抽中的機率很高,也不知道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有沒有跟原住民開會。
有原住民媽媽表示,不是一心一意要政府補助自己,只是不希望對原住民的幫助都只是在喊數字,而沒有經過討論,使得漢人朋友對原住民產生誤會。出席的原民會代表對於相關問題只做消極回應,表示要再討論。
迫遷戶何去何從?市府:會有專案安置
現場有民眾為迫遷戶爭取權益,華光社區代表表示,「迫遷戶的專案安置在哪裡?」對此,都發局回應,迫遷戶會有專案計畫因應,但還沒有討論到是放在弱勢戶的30%,或一般戶的70%中。對於民眾關心,是否有可能將弱勢戶的特許比例往70%推進,而不是讓弱勢排擠弱勢?張美美回應,市府目前還沒有討論到這點,因為要完成30%的弱勢保障,就已經是很重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