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太平洋島國索羅門群島雖然是一個只有60萬人口的迷你國家,也是我國僅存的17個邦交國之一。《澳洲人報》1日報導,索國總理蘇嘉瓦瑞親口證實,目前正在考慮與台灣斷交,因為這樣可以拿到更多好處。《紐約時報》去年就曾經警告,中國在索羅門的影響力更甚美澳,這場斷交危機可說並非一日之寒。
17邦交國,會再少一個嗎?
台灣目前共有17個邦交國,包括中美洲4國、加勒比海4國、太平洋島國6國、南美州1國(巴拉圭)、非洲1國(史瓦帝尼)、歐洲1國(梵蒂岡),不過中國仍積極展開外交戰,剝奪我國的外交空間。在大洋洲的6個邦交國中,人口最多的索羅門群島(Solomon Islands)1日便傳出考慮與台斷交、與中國建交的消息。
索國總理蘇嘉瓦瑞(Manasseh Sogavare)對當地媒體表示,雖然目前是維持現狀,但是索羅門確實想要在外交關係的經營上獲得更多好處。《澳洲人報》分析,如果索羅門在兩岸之間轉向,很可能會在大洋洲引發骨牌效應。當中國將手伸進這個鄰近澳洲的區域,澳洲在此的影響力也會大打折扣。
澳媒:中國處心積慮孤立台灣
《澳洲人報》說,北京一直設法破壞這個區域的國家與台灣的邦交,設法孤立台灣。除了索羅門之外,吉里巴斯、馬紹爾群島、帛琉、吐瓦魯、諾魯等5國也都在外交上承認台灣,並未與中國建立邦交。但中國目前已是索羅門群島最大的經貿夥伴,加上「一帶一路」倡議的巨大誘惑,看來索羅門當局已經大為動搖。
其實多家外媒去年就已經發出警告,表示台索關係可能生變。《紐約時報》說,南太平洋不只是台海兩岸之間的政治對決,更是中資與西方國家的角力―但中國的影響力目前確實更勝一籌。《紐約時報》說,中國企業與移民在南太平洋地區與日俱增,澳洲與美國也在此區域祭出金援、協助基礎建設和外交等手段,警告各國官員別太依賴中國。
像是美國以協助執法和漁業管理等名目,向太平洋島國支付3.5億美元(約108億新台幣);澳洲則在2018年度預算中,將對太平洋地區的資金增加18%,來到13億澳幣(約300億新台幣)。這筆錢大部分將用於協助架設連接雪梨(Sydney)與索羅門群島最大島瓜達爾卡納爾島(Guadalcanal)的海底網路線。
學者:兩岸都積極經營南太平洋
澳洲國立大學的學者張鄧華(音譯,Denghua Zhang)向《澳洲人報》表示,中國在南太平洋進行的投資與援助在索羅門群島官員眼中,都是很誘人的建交條件。 然而,他也表示外界不該小看台灣對索國政治精英階層的影響力。 曾代表澳洲派駐索羅門群島的貝特利 (James Batley)則指出,台灣過往提供給索國的金援,常會被當作選民開發基金 (Constituency development fund),而這也使不少議員成功連任。
索羅門群島中華總會會長暨大型批發業者馬修・關(Matthew Quan)則有不同看法。他說,中國人在當地的發展與北京的軍政方針沒有關係,多半是由移民與經濟因素推動。不過《紐時》報導,沒人知道中國人到底擁有多少索羅門產業,甚至當地中國人總數也無人知曉。關表示,許多中國人以觀光客的身分來到此處,然後賄賂官員取得居留簽證。
《紐約時報》說,索羅門群島的商業文化,堪可反映中資與中國移民滲透該國的程度。荷尼阿拉中國城裡的一小條商店街,是百餘年前第一波中國移民來到此處的成果。如今瓜達爾卡納爾島上的商店,大部分都屬於中國人,店主舒適地坐在店內審視滿屋子的中國製品和辛勤勞動的當地員工。
中資效益更好,索羅門立場鬆動
《紐約時報》說,中資的效率與實質效益更好,也是當地人熱情擁抱中資的原因。2006年,世界銀行就計畫在瓜達爾卡納爾島的蒂鈉河(Tina River)興築水力發電廠,直到2018年都還沒有兌現。而一名靠房地產致富的中國投資客,在2015年買下一處關閉的金礦場之後,今年5月重啟礦場,提供當地人工作機會。
今年3月,索羅門群島舉行國會大選,台索邦交再次成為選戰焦點,許多索國的政治人物呼籲應該改與中國建交。今年4月24日,索羅門群島完成總理選舉,由前總理蘇嘉瓦瑞(Manasseh Sogavare)回鍋當選。外交部當時還強調蘇嘉瓦瑞是「台灣的老朋友」,期待雙邊能加強合作、深化實質關係。言猶在耳,蘇嘉瓦瑞如今表態「與中國建交好處更多」,讓台索邦交岌岌可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