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5日舉行一場舉世矚目的的全民公投,一項關於將發放「無條件基本收入」(UBI)寫入瑞士憲法的議案遭到高票否決。這項議案如果過關,瑞士將成為全世界第一個無論工作與否、無論是否成年,每人每月均有收入的「超級福利國家」。
但瑞士政府和國會認為方案過於理想化,鼓勵民眾投反對票。投票結果:議案在瑞士全部26個州(Canton)與半州(half-canton)都遭到否決。在參與投票的約250萬選民中,有76.9%投下反對票。
這項針對「無條件基本收入」(unconditional basic income,UBI)的公民議案由包括教師、記者、咖啡店主等在內的幾名獨立知識分子聯合發起,獲得12萬6000人連署簽名,要求瑞士政府向所有公民,無論其就業與否,無條件發放一份基本收入,並將這一規定寫入瑞士憲法。
要發多少?支持者建議成年公民每月2500瑞郎(新台幣8.1萬元),18歲以下未成年人每月625瑞郎(新台幣2.1萬元);取得合法居留資格至少5年的外國人也適用。至於財源,除了利用現行的社會福利體制,政府還必須增稅並刪減其他開支。
支持者:確保人性尊嚴,緩解貧富分化,因應機器人時代
支持者認為如此可以確保每個人都可以「有尊嚴地生活和參與社會活動」,緩解社會貧富分化,提升公共服務品質,降低未來機器人取代人工勞動、就業機會減少的威脅。
批評者則譏之為「馬克思主義者的痴夢」(Marxist dream),並警告說會引發勞工離職潮,造成經濟動亂,甚至破壞瑞士成績斐然、引以為傲的經濟模式,顛覆「個人對社會的責任」和「勞動求生存」的瑞士社會基本價值觀,給民眾尤其是年輕人傳遞錯誤的訊息。
瑞士實行重大事宜全民表決的「直接民主制」,每年都會進行若干次全民公投,內容包羅萬象,大到是否加入歐盟和聯合國,小到國民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條件是公投議案需得到至少10萬人連署簽名。5日這場無條件基本收入公投的投票率約46%。
政府:拖累經濟動能,降低工作意願
瑞士聯邦政府、國會兩院和主要政黨都認為無條件基本收入過於理想化,鼓勵民眾投反對票。有國會議員表示,每人每月2500瑞郎的津貼意味政府每年將增加支出2080億瑞郎(新台幣7兆元),無疑會通過提高稅收的方式轉嫁到民眾身上,而且會拖累經濟動能、降低人民(尤其是低收入者)工作意願。
瑞士人向來以工作勤奮、工作倫理著稱於世,目前全國失業率只有3.5%,不到歐盟國家平均值的一半。這個800萬人口的富裕國家擁有先進的社會福利制度,生活在貧窮線之下的民眾不到7%。瑞士人每月收入中位數超6000瑞郎(新台幣20萬元),但瑞士也是全世界生活費最高的國家之一。
26歲的木匠奧利維耶(Olivier)支持發放無條件基本收入,他說:「對我而言這是一個很棒的機會,讓我能夠全力發揮自己的熱情,而不是只為了謀生而去工作。
許多支持者6日在大城蘇黎士(Zurich)遊行宣傳,沿途發放10瑞郎(新台幣335元)的鈔票給民眾。
巴塞爾(Basel)咖啡店主海尼(Daniel Haeni)等人依據瑞士的直接民主制度,提出這項大膽的社會實驗方案。海尼在承認失敗之餘強調:「身為生意人,我很實際,原本估計只會得到15%的支持,如今看來超過20%,甚至25%。我覺得太棒了,很了不起。看到媒體的關注,包括國外也一樣,我認為我們已開創趨勢。」
無條件基本收入,芬蘭、荷蘭接棒
儘管無條件基本收入在瑞士攻關失敗,但北歐的芬蘭近日內將啟動一項試驗性計畫,隨機選擇1萬名成年人,每個月發放550歐元(新台幣2萬元)。在荷蘭,以第四大城烏得勒支(Utrecht)為首的幾個城市,也將推行類似的試驗性計畫。
在今年11月要進行總統與國會大選的美國,無條件基本收入也得到不少人支持,而且橫跨左、右兩派,左派著眼於社會正義,右派著眼於取代效率低落的政府社會福利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