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東南亞運動黨最大的意義在於他在藍綠框架之外變成真正的第三大板塊(並非第三勢力、而是第三大板塊)其政策方向在於外交連結東南亞和印太國家,內政方面促進台灣在文化參與上與東南亞的融合。而且東南亞社群不像傳統藍綠有太多的包袱和束縛,可以用更接近世界各國的角度在經營政黨理念。
「成立東南亞智庫和學院」
新加坡、澳洲都有東南亞學院和研究院,不僅僅是智庫人員或研究員,也是因為地緣政治和國內政治使然。
智庫方面,像每天學越南語就是一個具有智庫性質的越南語教學團體,在推動越南文教育的同時,也會針對東南亞移工和移民議題如何參與政治和學術的方法提供出許多意見。這個用意可以讓大家翻轉東南亞是貧窮的意象,有錢才可以有辦法成立遊說團體,才有辦法建立研究取向的智庫,因此當東南亞社群有自己的智庫時,又有政治獻金或募款的時候,社會對東南亞的印象自然也會開始轉變同時移工有豐富的動員社會運動的經驗,這是智庫同時在國會殿堂及相關機構遊說時不可或缺的專業組織經驗。
「長輩圖和懶人包」
藍綠陣營都已經有懶人包和長輩圖。然而,我覺得懶人包只適用於年輕人,在台灣對東南亞不了解和有偏見的往往是中老年人,長輩圖對他們的吸引力高於懶人包。
相比藍營配合假訊息作戰,綠營則是防衛台灣以免遭受假訊息攻擊的長輩圖,我們的東南亞的長輩圖是用簡單的方法讓中老年人認識東南亞政經文化,東南亞移工等等。
和長輩不用解釋得太過複雜,只要讓他們覺得喜歡比較重要。
東南亞移工在台灣的問題最缺乏的就是資訊戰打輸、所以即便政府在移工和東南亞移民議題上有所改善,但東南亞移工議題的爭論性在台灣真的不輸藍綠議題。以年齡層來說,願意去接觸和了解東南亞各項議題的年齡偏低(平均值),長輩(50多歲以上)的人往往不願意去接觸或了解,其實這跟移工相關組織的運作有關,因為青年大多會組織相關團體,比方知名的NGO「One-Forty」曾經做過一個和印尼移工對視的實驗交流活動,基本上長輩不會去參加這樣的活動,因此透過藍綠政治上面資訊戰的手段,複製東南亞長輩徒進入私密聊天的長輩群祖可能才是比較有辦法的。
從新聞媒體上來看,我把媒體識讀族群分成三大類:藍、綠、東南亞。這是一個概略的區分,基本上和我前面的分類別無二致,然而東南亞的媒體資訊傳播力卻不大,傳統媒體也只有公視,新媒體的閱聽眾篇小眾外,也過於中產階級和侷限在東南亞社群(改變方式另有文章詳談)。但是東南亞社群(包含移民及移工)的優勢是對於資訊產品的使用非常大,如果可以直接成立資訊戰中製作長輩圖的東南亞移工團隊,無疑也是增加移工和長輩之間的融洽性。
*作者為長榮大學越南文講師、空中大學越南文講師、每天學越南語執行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