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三個特性加總起來,使得5G極合適做為機器與機器、設備與設備之間的通訊技術。換句話說,5G主要是為了機器設備間通訊而建置的技術。
這也就說明了,明明現在4G技術拿來通話、傳簡訊、上網都無太大不足,為何各國還是爭相投入5G的建置。的確,在各主要國家的戰略規畫裡,5G將被拿來與物聯網(IoT)、人工智慧(AI)等技術緊密結合,從而實現智慧化的國家基礎建設,成為未來國家競爭力的核心之一。
未來不論在交通、能源傳輸、金融運作乃至國防,都可能用5G做為底層機器間的通訊技術。可以想像,一旦有敵對國家或是團體可對5G通訊進行資料竊取、置入假資料或阻斷時,等於隨時可以綁架整個國家運作。這也讓美國在5G要開始全面部署前夕,必須大動作確保5G通訊安全。
當然,5G對於國家安全重要,不等於華為和中興具有危險性。不過,美國對華為與中興的警戒其實並不始於川普。
歐巴馬時代就警戒華為、中興
早在二○一二年歐巴馬(Barack Obama)執政時,美國眾議院的情報委員會便針對華為與中興對於國安的危害做出評估報告。報告結論是,這兩家公司「有可能讓這個已是主要間諜活動的國家做出更多經濟及外交上的間諜行為」。
情報委員會更進而提出兩項具體建議:第一,美國各情報機構應該專注於中國公司對美國電信市場的滲透;第二,更指名道姓地指出,眾院的外國投資委員會應阻擋任何與華為及中興有關的收購及併購案。
由此可見,川普政府的行動並非即興之作,而是美國多年來情蒐的結果與既定政策的延續。
在美國升高對中興與華為壓力的同時,歐洲國家的反應到底與美國同不同調?歐洲的英、法、德等國,對於國際間的傾軋和爾虞我詐自然都不陌生,對於自身的國家安全當然更不可能天真。
歐洲對華為態度與美國有何不同?
然而,歐洲國家和美國有幾個主要的不同點:
第一是不想要有針對性,不願指名道姓地禁止任何公司或國家的產品,而是希望提出一套可以防堵來自任何國家網路威脅的完整辦法;第二在觀感上要維持歐洲國家的獨立性,不希望讓人覺得自己是受美國指揮的小老弟;第三是不想捲入中美貿易戰。
因此英、法、德等國主要做法在強度上有差別,方向卻類似:一是訂定更嚴格的通訊軟硬體安全檢查準則,甚至新設專責檢查機構;二是表明未來不會讓有疑慮的公司介入核心設備採購與建置。但是對於什麼是有疑慮的公司及核心設備,保有未來的解釋空間;第三,國防與情報機構參與通訊設備的檢查與5G網路的建置。總之,實質結果將與美國的行動類似,但是口頭上不說破,維持檯面上的自主性與紳士優雅身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