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盛頓用關稅逼他國就範的手段並不新鮮。但德國之聲專欄作者澤林認為,美國過去也是靠和其它國家建立聯盟,才得以實現持久轉變。
川普又設想得很美:如果中國沒有甩手不幹,我們本已達成了一項「偉大」的協議,他13日在推特上這樣寫道。然而,自上周五他將中國進口商品關稅提高一倍多以來,這兩個世界最大的經濟體就已沒多少可能在本輪談判中取得突破了。
北京一再明確表示,不能被人把刀架在脖子上談判。作為「對美方單邊主義、貿易保護主義」的回應,中國將從6月起對價值600億美元的美國商品提高進口關稅。川普卻認為,一切都在計劃之中:「我們就是想和中國這樣。」(We are right where we want to be with China.)白宮經濟顧問庫德洛(Larry Kudlow)也附和道:「我們正在糾正20多年來與中國不公平貿易行為的良好狀態中。」 但才到周二,川普就改口了。前往路易安那州前,他說:「我們現在和中國有點小爭吵」,但是,「如果他們想要達成交易,完全是可能的。」
和從前對付日本的戰略相同
華盛頓用更多貿易保護主義來對應貿易保護主義、之後再讓步的戰略並不新鮮。在上個世紀70、80年代,美國總統尼克森和雷根就用關稅大棒來對付日本。這個東亞國家當時保護自己的國內市場比中國現在還甚。某些工業領域得到東京政府有針對性的資助。日本企業反過來又用這些資金發起出口攻勢,讓美國人無法招架。豐田用這樣手段「右道超車」時,亨利.福特二世抱怨道:「他們是在連皮帶毛地把我們吞下去。」
汽車市場只是眾多例子中的一個。在短短的十年裡,日本對美國的貿易順差達到約1000億美元。兩國之間的貿易戰成為常態,但收效甚微。華盛頓征收的汽車關稅和日本「自願」採取的限制甚至導致美方經常收支惡化,而因物以稀為貴,日本汽車對顧客的吸引力反而更大。總體而言,日本當時所處的地位比中國現在弱。北京現在的地緣政治地位完全不同,雖然它的人均GDP僅相當於保加利亞。
美國負債累累,中國是最大債主
通過其新絲綢之路,中國在全球開辟新市場。此外,中國還擁有全球最大的外匯儲備。北京非常注重在金融上不要有依賴性。與此同時,中國也是負債累累的美國最大債主。在貿易糾紛中,這是不可忽視的一項工具。再則,川普是這周不知下周事,而中國卻是謀劃數年甚至數十年。因此,不可能像川普滿不在乎地說得那麼簡單──他說,如果中國不按照他的條件做貿易,「乾脆我們就不和他們做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