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因立法委員提案修改考試院組織法要閹割考試院,讓其地位顯得風雨飄搖、岌岌不保。非常有趣的事,上網查「考試院」三個關鍵字,顯示出中華民國、韓國、中華人民共和國下不同意義的考試院,頗值的一探究竟,茲分述如下:
全球唯一的考試權:回顧歷史,國父孫中山先生集合中外精華,防止行政流弊,特主張五權憲法,1905年廢除科舉制度,1906年首次提出五權政府的主張,倡議考試權獨立行使。「考試院」之成立籌備工作於1928年開始展開,1929年5月借南京雞鳴寺東關岳廟之地,改建為考試院落成啟用,至1930年1月6日,考試院與所屬考選委員會及銓敘部正式成立。
1949年政府遷台,考試院暫借臺北市大龍峒孔廟,後於1951年遷入木柵溝子口辦公。現今考試院位於臺北市文山區,掌理全國公務人員考試、任免、考績、退休、撫卹、保障等事項,對各機關執行有關文官制度業務並有監督之權。
考試院成立已歷89載,2020年1月6日即將慶祝90週年紀念。其建制雖多更張,究其精神則始終一貫,舉凡考試法令規章之制定修正廢止,人事法制之變革調整與充實,行使職權之深入到位,均有顯著之改進與績效。使五權憲法中之考試制度得以建立嶄新之完整體系,並進而奠定文官制度之完善基礎。
寒窗苦讀的場所:剛看完文藝片,現換看喜劇片。經常接觸韓劇的人,大概都聽過「考試院」三個字,乍聽之下還以為是某種應試機構,其實它是為了讓考生專心準備考試而誕生的低廉租屋處所。它早期是K書中心,1980年代的考試院,主要客戶人群是準備司法考試等的學生,因為他們需要靜心學習,排除外界干擾。也因為經濟條件有限,所以考試院都是劃分成很多窄小的單間,最經典的格局就是把床的一部份塞到桌板底下,行李放在床下,只留側邊窄窄通道,空間利用率非常高。
一開始住在考試院的大多是各地來首爾市的備考生、外國留學生。但自從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後,有很多年經的單身工薪族選擇落腳在這裡,此外就是城市貧困群體,例如老人、殘疾人、工作不穩定者、低收入人群,還有外籍務工人員等等,現在後兩者加起來的比重已經超過學生人數。但近年來又有不同的趨勢,隨著住客群體多樣化,有些考試院也翻新裝潢,提高硬體設備水準,以吸引更多不同族群入住。
大學入學考試命題重鎮:網路上查到福建省教育考試院、安徽省教育招生考試院、各省考試院官網等字樣,好奇想知道大陸地區的「考試院」是什麼樣的機構呢?簡單的說中國大陸的「高考」即是台灣的大學入學考試,高考一般高等教育入學考試,全稱為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高考是高中畢業學生選擇大學和進入大學的資格標準,是國家考試之一。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統一組織調度,根據教育部公布的《考試大綱》由教育部考試中心或實行自主命題的省級教育考試院命題,統一時間考試。高考成績並不影響高中畢業證書的發放,但高考成績直接影響所能進入的大學層次,考上重點大學的核心前提就是取得優異的高考成績,進入什麼樣的大學至關重要,幾乎可以說影響人的一生。
1949年之前,各所大學招生考試的時間由學校決定,並不是同時舉行,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力和時間安排去不同的大學進行多次高考。現在高考每年只舉行一次,統一考試時間為6月7、8日。大陸地區的家長普遍認知為了孩子好,不惜付出心血栽培,「有好大學才有好工作,有好工作才有好未來」,今年有上千萬的考生應試,競爭相當激烈,所以省級教育考試院擔負命題的重責大任。
綜合以上的介紹,從歷史去觀察省思三地「考試院」人文、文化、教育等的變遷過程中可以發現,一個名詞所附予的歷史意義並非一朝一夕促成,對民族情感而言與民眾產生了生活上不可割捨的連結。目前與其用市場喊價式爭吵考試委員人數的多寡,倒不如理性討論考試院的歷史意義及功能,才顯得比較有意義吧!
*作者為彰化基層公務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