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部長鄭麗君於美東時間5月20日到24日出訪美國,並於華盛頓參訪大屠殺紀念博物館、國立非裔美國人歷史與文化博物館,及國立美國印第安人博物館3座博物館,交流人權、平權議題經驗,以及場館營運與策展經驗,並指出今年將舉辦博物館論壇,提出「博物館政策白皮書」,並修正《博物館法》。
鄭麗君出訪美國,參觀美國博物館、藝文中心、新創基地。鄭麗君表示,文化部今年將舉辦博物館論壇,未來也將提出「博物館政策白皮書」,以及修正《博物館法》,華盛頓3座博物館的治理經驗、使命與規劃願景將可作為台灣博物館治理的重要參考,她並邀請華府3館館長來台參訪、交流博物館治理經驗。
鄭麗君於美東時間20日拜訪大屠殺紀念博物館(United States Holocaust Memorial Museum)。美國官方為紀念有近600萬猶太人受難的納粹大屠殺歷史,於1993年成立大屠殺紀念博物館,鄭麗君向館長Sara Bloomfield表示,她相當敬佩美國以國家高度紀念這段世人都該銘記的歷史,並持續關注當代全球人權議題,守護民主價值。
鄭麗君於會中談到,台灣去年正式成立國家人權博物館,是全亞洲第一座在威權統治不義遺址上設立的國家級人權博物館,期盼重建威權統治時期的人權受害歷史,並作為人權教育的基地,《人權館組織法》也明訂,協助當代推廣人權理念組織及相關博物館的交流任務,並即將於今年9月成為國際人權博物館聯盟亞太分部(ICOM-Federation of International Human Rights Museums),期待未來能有更多交流。
鄭麗君另於美東時間21日拜訪美國國立非裔美國人歷史與文化博物館(National Museum of African American History & Culture),以及美國國立美國印第安人博物館(National Museum of the American Indian),與兩館代表交流國家內部各族裔爭取平權歷程。
鄭麗君分享台灣追求平權歷程
鄭麗君向非裔美國人歷史與文化博物館副館長Kinshasha Holman Conwill表示,非裔美國人在六零年代爭取平權的民權運動史,不只是美國歷史,更鼓舞全世界平權運動。
鄭麗君也分享台灣各族群在民主化後追求平權及族群主體性的歷程,並舉例台灣於今年三讀通過《國家語言發展法》,即是邁向語言平權的重要一步,另外也以台灣原住民推動「還我正名」運動、總統蔡英文上任後成立原住民族歷史正義與轉型正義委員會、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推動「世界南島文化在台灣」計畫等經驗,與美國印第安人博物館館長Kevin Gover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