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獎宣布會上談「去中國化」學者:希望年輕世代以寬廣心胸看待中華文化

2016-06-20 19:04

? 人氣

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長黃進興表示,反中情緒通常是在政治層面,中華文化已經在日常生活中紮根體現,難以想像硬要排除。(陳明仁攝)

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長黃進興表示,反中情緒通常是在政治層面,中華文化已經在日常生活中紮根體現,難以想像硬要排除。(陳明仁攝)

高齡97歲的美國儒學大師狄百瑞(William Theodore de Bary),學術生涯致力於中國儒學研究與推向國際,獲得2016年第2屆唐獎(Tang Prize)「漢學獎」。在得主宣布會上,對於台灣社會出現「去中國化」聲浪,應如何傳承漢學,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長黃進興指出,台灣發展出獨特的多元文化,中華文化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份,年輕世代應以寬廣眼界看待。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唐獎「漢學獎」(Sinology)旨在表彰漢學領域的成就,包括研究中國及其相關之學術,如思想、歷史、文字、語言、考古、宗教、藝術(不包含創作)等。首屆漢學獎得主為中研院院士余英時,為中西方學界皆推崇的史學泰斗。

針對媒體詢問當西方致力推廣儒學,台灣「去中國化」聲浪卻日漸高漲,中研院史語所長黃進興20日在唐獎漢學獎得主宣布會上表示,反中情緒通常是在政治層面,中華文化已經在日常生活中紮根體現,難以想像硬要排除。

黃進興舉美國為例,指出美國自革命時期有反英國情緒後,迄今仇視英國文化的人是極少數;台灣有獨特的多元文化,希望年輕世代以寬廣心胸看待中華文化,不受到政治因素的操作。

哈佛大學韓德森講座教授王德威也指出,中國不只是政治實體、文明組織、或歷史進程,同時也是想像這世界的重要元素。他強調,應以全球視角看待兩岸歷史,漢學或中國研究的內容多元複雜,勿受限於輕易得到的結論。

王德威表示,台灣陷入「去中留中」的命名遊戲,不斷自我混亂。他清楚這樣的歷史情境有其內在的複雜與矛盾因素,而指出這個事實正是知識分子的責任與義務。

王德威認為,人急於想獲得簡單的答案,對中國文化與人文教育產生誤解。他也強調,「人文的問題,沒有簡易的答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