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這段歷程,余英時說,當時除了學生與知識分子,城郊農民也投入民運,他們要求的並非西方式民主、自由,而是有機會表達意見,不讓中共統治一切。民運最高峰有超過百萬人參與,不只是老百姓宣洩情緒,也令人看到政局變化的可能。
然而,時任中共最高領導人鄧小平下令鎮壓,星星之火最終無法燎原,推動中國民主轉型之夢遭受重擊,影響一直延續到現今習近平一人獨大的局面。
鄧小平集體領導制成「過渡」 習近平一手打破
余英時指出,當年胡耀邦、趙紫陽等中共黨內開明派鼓吹政治改革,傾向三權分立;鄧小平等中共元老堅持黨不能丟權,獲李鵬等黨內中生代支持。這場路線之爭,最後由保守派勝出,中共收回改革開放、重新抓權,並以「讓人可發財」為誘因,吸引黨內人士擁護體制。
鄧小平當時還安排集體領導制度,形成10年權力交接的潛規則,接班人江澤民、胡錦濤都照此辦法行事,傳到習近平卻起了變化。中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去年3月修憲,取消國家主席任期限制,為現年65歲的習近平終身執政奠定基礎。
余英時表示,鄧小平以為上述設計可長久維持,但政局一旦穩定,坐到第一把交椅的人不甘心和其他人平起平坐,一定會想改變制度。這就是極權政治內部要求。集體領導永遠只是過渡,不可能維持,過渡到最後不是民主開放,就是一人專制。
余英時說:「這局面都是從六四來的。我當時對六四是支持改革開放這方面,但我知道不可能了。你看那局面,後來動用到解放軍,你就曉得到盡頭了。從那之後,我覺得共產黨沒有回頭路可走,誰也不敢平反六四,因為只要有人認同六四,就非垮不可。」
天安門事件後,余英時決定不和中共當局有任何往來,也盡可能不見中國籍人士。他坦言:「我覺得沒有意義了,我們在海外也沒有辦法起作用。」
指中共走國民黨老路 余英時仍懷抱希望:只要中國人不死光
即使如此,余英時仍深信政權存續要靠人心,而中共已步上國民黨1930年代走的道路,僅嚴控黨員意識型態,只要老百姓不威脅政權,中共不會干涉吃喝玩樂。鑑於國民黨最終失去人心、退守台灣,余英時仍對中國民主轉型懷抱希望。
余英時說:「永遠有希望,只要中國人不死光。但希望哪一天出現我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