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新聞》國民法官內雙軌制拼裝車,訴訟也搞一國兩制?

2019-05-30 14:50

? 人氣

不過設計出法案和在立院闖關是兩件事。去年四月後,司法院和行政院就把會銜版送入立院,唯一的問題剩下官方採用「參審」,民團卻主張「陪審」,根本沒有交集。而民團透過立委加壓,加上不少立委對於參審、陪審制度意見不同,讓司法院十分焦急。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20181917-司法院釋憲七十周年慶祝大會,司法院院長許宗力上台致詞。(陳品佑攝)
司法院長許宗力上任之初即主張採用參審制。(陳品佑攝)

為了讓延宕多時的草案趕快通過施行,據悉司法院從年初開始就展開自力救濟,陸續邀請民團入院溝通。這幾個月來,也三度密邀法務部加入協商行列。詎料,三方的初步共識卻讓法界嚇出一身冷汗。

知情人士說,官方一開始就在國民法官的人數上做退讓,同意從六人拉高到八人,而雙方在差距最大的審理和評議模式上原本各持己見,卻有人硬是殺出一條血路,提出折衷版的「內雙軌制」。

所謂「內雙軌制」就是在參審馬路上另外開一條陪審之路。他解釋,這個設計就是修正評議規定,讓被告有機會在參審或陪審模式中「二擇一」。若被告選第一軌道,就按照現行設計的參審流程;若選擇第二軌道就進入「陪審團模式」,八名素人法官在第一階段「禁止接觸職業法官」,一致認定有罪就進入量刑階段,屆時將和三名職業法官共同投票決定刑度(仍必須獲得一名職業法官的同意票才算數)。

審判壓力將落在素人法官身上?

有官員透露,司法院、法務部和民團雖然對「內雙軌制」有初步共識,但考量八名國民法官在第一階段若得不到共識,這個案子到底該退回檢方重新起訴、由檢方撤回起訴,還是解散國民法官重來,三方對細節各有堅持且互不妥協,才會遲遲無法拍板。「礙於立院會期結束前還喬不攏,因此也沒辦法排入臨時會,看來最快下個會期才有機會『問世』。」他說道。

不過,這台掛著「內雙軌制」的參審、陪審拼裝車想上路,不只得喬攏民團,還得面對基層司法官的群起挑戰。不少基層痛批,把國民法官提高為八人,雖然更淡化職業法官的審判權威感,「但審判壓力將會落到不懂法律的素人頭上!」也有人擔心,進入「參審制」的國民法官至少有機會跟職業法官討論法律;如果進入「陪審制」,國民法官得自己決定被告有沒有罪,其實是「陷他們於不義」。

有司法官無奈地說:「這就像站在自動販賣機前投幣買飲料,有錢人可以砸錢請一堆律師評估那一瓶最好喝,窮人卻只能碰運氣,訴訟制度怎麼能『一國兩制』?」他也點出:「制度的設計原本是想保障人權,但被告如果因為解散法庭或案件退回檢方重辦,被逼著重覆上庭應訊,反而會成為最無辜的受害者!」

除了理念爭議,一名官員透露,因採行「觀審」、「參審」或「陪審」遲遲無法定調,也讓預算問題成為司法院的燙手山芋。他解釋,司法院從二○一二年起開始推動「觀審制」,根據司法院年度決算書顯示,從一二年到一六年為止,司法院共編列一.二五億元的推動預算,直到一五年底,已執行金額上看七千萬元。

其實對於司法院在法案通過前就花錢啟動模擬試辦,審計部曾提出審核意見,立法院也曾建議司法院先暫停模擬,待政策定調後再提出經費運用計畫。

模擬試辦好燒錢,恐難讓立委埋單

不過這項政策的十萬火急,讓司法院只得繼續執行。官方決算資料顯示,司法院在一六年度編列二八○○萬元預算,當時立院曾警告性地凍結十分之一;隔年,司法院編列相同數額的推動經費(用來舉辦模擬法庭及研討會等),結果立院一口氣凍結兩千萬元。

立院不客氣地質疑並要求司法院,在司改國是會議定調後的三個月內,再向立法院提出具體經費計畫,以避免浪費資源。事後司法院提出詳細報告,立院才准予動支。根據司法院今年度預算書,編列的經費更高達四六○○萬元(一一○○多萬元為宣導經費)。

法界人士擔心,「司法院花了這麼多錢推動模擬法庭等業務,如果最後定調的草案版本和原先模擬的內容差距太大,想說服立委埋單(通過法案)恐怕沒那麼容易!」

➤更多內容請看新新聞 

喜歡這篇文章嗎?

侯柏青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