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兩則自學社群家長發佈,令人鼓舞的消息:一是台中自學家長拜會教育局官員,做了幾點承諾,其中兩點特別有意義:一是台中市教育局願意物色一公部門的場地,當做自學中心,同時每年編列一百數十萬,針對自學學生與家長需要,開若干課程。二是建議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申請的線上系統,不再大量耗費紙本。
另一則令人鼓舞的消息來自桃園市的自學教父詹爸,本身是法國生化博士的詹爸,四孩子學自學,兩孩子已高中畢業,過去一年一直希望能發展非學校型態高等教育實驗。目前,中壢基督教聖德學院決定與詹爸合作,共同規劃高中自學生進入大學,在大學實施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的可能性。
我知道宜蘭大學的陳復教授也在推動類似的構想。這是繼清華大學拾穗計畫後,越來越多大學了解與欣賞自學生的特質,願意在大學階段延續自學的多元創造與學習精神。
三年前桃園市、台北市的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全國領先。現在看來台中市因林佳龍市長的了解與積極,後來居上,除了之前決定彈性延長自學申請日期外,已決定考慮推出更多的完善自學制度的措施。
台灣很多改革應該更多希望寄託在縣市政府與民間參與力量,鼓勵更多的地方自治精神,而非依賴中央政府。
回顧台灣另類教育成長之路,二十六年前台北縣長尤清的開明,促成森小與種籽小學的出現,十多年前宜蘭縣長劉守成的遠見,支持慈心華德福與人文中小學以公辦民營做教育實驗。數年前雲林縣長蘇治芬不畏阻力,極力支持多項另類教育實驗,如今已開花結果。台北市長柯P雖很重視實驗教育,但被其他政務困住,無法如林佳龍從容施展。
除了實驗教育外,主流的學校教育需要更多的創新與關注,期待各縣市首長與教育局長在這方面能有更多的創新與作為。當然,學校內基層教師、家長、學生的積極發聲更重要。
畢竟,從下至上的教育改革往往更有力量,更多元,更有創意。
*作者為樂觀書院主持人。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