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亞迫遷法庭》來自港泰日韓的控訴 從國外案例反思台灣對居住權的漠視

2016-07-02 20:26

? 人氣

由台灣人權促進會、農村陣線等13個反迫遷團體舉辦的「東亞迫遷法庭」2日開幕,找來自泰國、香港、馬來西亞、日本等7國的NGO團體分享各國的迫遷案例。與會者認為,台灣人之所以該關心亞洲各國的迫遷事件,除了是為了在政治層面外與其他國家產生連結,更能藉此在社會上培養更多對分配不公義的警覺和思考。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從香港天台屋非正式住居、泰國包帕素棉堡社區,到日本東京霞之丘公共住宅、韓國首爾龍山都更慘案等,活動安排各國的代表輪流上台介紹國內發生的迫遷案例,再由來自國際組織的「法官」如國際住民聯盟全球聯絡人Cesare Ottolini、民進黨立委蔡培慧、桃園地院法官孫健智等人提出問題和建議。最終「法官」們也將選出一件具代表性的迫遷案提報至全球性的迫遷法庭討論。

東亞迫遷法庭籌備委員會2日於華光社區遺址舉辦座談活動。(顏麟宇攝)
東亞迫遷法庭籌備委員會2日於華光社區遺址舉辦座談活動。(顏麟宇攝)
國際住民聯盟全球聯絡人Cesare Ottolini 2日出席「東亞迫遷法庭」座談活動。(顏麟宇攝)
國際住民聯盟全球聯絡人Cesare Ottolini 2日出席「東亞迫遷法庭」座談活動。(顏麟宇攝)

過去曾參與大埔案抗爭的蔡培慧,反思國內層出不窮的迫遷案例,指出台灣國內法律雖然已納入聯合國人權公約的精神,但卻都只是宣稱、沒有落實,以致於法官和行政院員在審理或執行案件時,總是缺少對人權、居住權的保護。

蔡培慧進一步指出,台灣的反迫遷案通常有一定的歷史脈絡,像台北的臥龍街,即是政府在過去城市發展程暫時安置了部分從事基層工作的勞工,但40年後政府想要進一步開發、想要光鮮亮麗的市容,就用各種手段要求住戶必須搬走,「台灣要往前/錢看,卻就這樣把應該要承擔的責任棄之不顧。」

蔡培慧強調,正因為政客、行政人員對相關議題的反思不足,因此更需要像「東亞迫遷法庭」的活動,讓一般人甚至是政府透過他國的事件打開視野、反思台灣自己在人權上的疏漏,思考這些社會開發造成的貧富差距及環境問題。而透過類似的國際交流,也能讓原本看似地區性的議題能和國際人權、迫遷議題連結,進而獲得更多關注。

台灣人權促進會秘書長邱伊翎也說,迫遷在台灣、甚至是整個亞洲都已不是罕見的狀況,但我們卻不甚了解鄰近國家的迫遷問題,通常都只是單純的當個遊客。如今若能了解濟洲島的軍事化迫遷爭議、或是曼谷市中心社區保存問題,就能在旅遊的同時對在地居民的困境更感同身受,增廣視野。

喜歡這篇文章嗎?

尹俞歡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