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兩世紀初期的楚漢相爭,「力拔山兮氣蓋世」的項羽功敗垂成,無限江山拱手讓給痞子型的劉邦,這樣的結果,反而受到後人無窮盡的惋惜,並未像元末敗給朱元璋,先盛後衰的陳友諒,落入世俗所謂的「勝者為王,敗者為寇」的宿命。司馬遷寫《史記》,特別把項羽列入帝王級的「本紀」,沒有把他擠到「列傳」。杜牧的〈題烏江亭〉同情項籍,也埋怨項籍:「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然而,項羽不是能屈能伸的英雄人物,寧可烏江自刎而不願隻身回家,愧對江東父老。
不久前得知台北新劇團由辜懷群製作,李寶春編導、主演的《項羽和兩個女人》即將推出,戲碼我一直記為《項羽和他的兩個女人》,還納悶虞姬之外,西楚霸王還有哪個女人?後來知道講的是呂雉(呂后),感覺這兩個個性迥異的女人湊在一起,會有什麼樣讓人動容的場景?會不會像《李天祿與他的三個女人》、《潘金蓮與她的四個男人》之類噱頭式的新編歷史劇。
上週日下午終於去台北「城市舞台」看了這齣戲的最後一場演出,事後幾位朋友的反應不一,我倒認為無論製作群、演員、文武場與劇場技術都有到位,最讓我驚豔的是劇本出自李寶春之手,他在傳統《霸王別姬》之前,虛構一場虞姬與呂后對手戲的情節,為這齣新戲起了畫龍點睛的作用。一個京劇梨園世家出身的演員,會有這樣的創意實在不容易,更重要的是創意經過他自己的表演與導演手法而完成。
《項羽和兩個女人》全劇兩、三個小時,分上下半場,從演員造型穿著來講,這齣戲打破京劇傳統,呈現當代古裝的京劇面貌,這種舞台風格已是目前劇場演出的京劇、歌仔戲、客家戲的製作趨勢。《項羽和兩個女人》結合舞台、服裝、燈光設計與視覺設計,突顯這齣戲的視覺效果,所有軍士的行頭都捨棄傳統武戲將軍紮靠旗,士兵著龍套的規範,服裝的設計與製作都重新量身打造,整個舞台刻意出現殺戮戰場的場景,觀眾看到的不知名戰士都有兵馬俑味道。
台北新劇團的靈魂人物李寶春扮演項羽(本名項籍,戲中都用項文藉),上下半場的行當不同,前半場以黏鬍子的老生應工,不用髯口,後半場則恢復傳統京劇淨角的造型與穿關。飾演亞父范增的演員是北京的花臉楊燕毅,他的行當是淨角,在這齣戲是黏鬍子的衰派老生,然嗓音特別宏亮。「兩個女人」分別由孔玥慈飾演虞姬,陳雨萱扮演呂雉,兩人都很年輕,唱工不弱。
戲一開場,項籍兵敗如山倒,八千江東子弟只剩數十騎,卻猶心繫身陷彭城的虞姬,范增勸霸王捨棄兒女私情,以匡復天下大業為念,霸王就是「不愛江山愛美人」,第二場呂雉悄悄探訪身陷漢營的虞姬,欲跟她聊聊一些「女人的窩心話」,原來呂雉也愛上英雄氣概的項籍,視劉邦如同無趣的「酒囊飯袋」,她勸虞美人一起留在項羽身邊,她可以利用劉邦與韓信的矛盾,幫霸王恢復帝業,自己也得以封后,與虞姬共享榮華富貴,呂雉從權力的角色思考愛情,單純的虞姬則捨權力而選擇真愛,兩人間的互動稍空。呂后忿忿而退,但仍不死心,趁著月色再度離開漢營,直入楚營主動求愛,看來也是一個敢愛敢恨的女人,可惜被心中只有虞美人的西楚霸王轟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