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不然退而求其次,把跟產業與商業利益有關的研究所和計劃切割出去,成立另外一個什麼的如生技生醫研究院,而把與產業利益無關的「學術自由」還給中央研究院。按中央研究院成立之宗旨為:本院為中華民國學術研究最高機關,任務如下:(一)、人文及科學研究。(二)、指導、聯絡及獎勵學術研究。(三)、培養高級學術研究人才。其宗旨沒有一項與産業,技轉,和利益有關但卻每一項均與學術有關。如果有人問學術本身到底有沒有「價值」?答案是不僅「有」,而且是不能用金錢來衡量的有!因學術是屬於所有人的,而技術與專利可以是屬於發明人或是公司的。這也是為什麼發表學術論文是不用付出版費或給稿費的,而且一旦發表後它就屬於全體人類的(任何人都可以引用的)。從來也沒聽說出學術論文還要繳納權利金或支付技轉費給論文作者的。
甫上任的廖院長說「院士是榮譽職」,若擁有院士資格是可以被遴選為院長的先決條件,那院士就不是也不應該是榮譽職。至於當上了院士或是院長,而後有沒有任何榮譽可言,那就另當別論了。如果要指望此次院士會議能對中研院的未來有所匡正,此其時也。因為這麼多年來中研院與產業利益勾結的問題,都已浮到枱面上了。
中研院長的選民,不該是背後那幾隻要錢的手
其實,此次的院士會議中只要能夠達成一項共識,且能付諸實施的話也就夠了,那就是保留院長遴選辦法的前一半仍然由遴選委員會推擧三位候選人,也保留院長遴選辦法的後一半由總統就遴選名單圈選之,只要在中間加一項「全體院士就遴選委員會所推擧之三位候選人進行投票,依其『票數』多寡報總統圈選之」。換言之就是這個票數多寡是全體院士所投的票而不是少數遴選委員所投的票。若能做到此一共識與決議的話則可用最小的代價而彰顯出全體院士最大的影響力,至於其他做法與路綫上的爭議只要回歸與落實現行的中研院立院章程與制度即可。因為中研院現在的問題是在於過去20年間兩位卸任院長的師心自用,而不是在中研院制度與宗旨本身。只要未來的院長,包括剛接任的廖院長,能夠知道他的選民其實是全體院士,和全國納稅的小老百姓們,而不是那幾隻背後要錢的手,則任何利益勾結的問題其實都是可以迎刃而解的。
倘若在200多位院士集體智慧激盪的院士會議中能夠避免駡駡蔡總統、酸酸廖院長、推動不切實際的院士直選、或是訂幾個內規來要求未來院長得申報二三四等親甚至門生故舊的財産、和如何在只要有利益就不可能迴避的利益迴避問題上打空轉,而是直接了當正本清源的把中研院與產業掛勾劃上個句點,進而讓學術自由的風能再度吹動在這小小的一方土地,和生活在其上的知識份子與學子身上,還給全體院士一個人文和科學的中研院,也還給全國老百姓一個學術的、自由的、和乾淨的中研院。果能如此則所有院士們幸甚、中研院幸甚、全國老百姓更幸甚!但若開完會以後的中研院還是依然換湯不換藥,那麽這樣子的中研院在我們這些納稅人眼中看來 …… 唉,不留也罷。
*作者為科技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