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如何協助台灣擺脫悶經濟?金管會主委丁克華認為,若能把資金有效導引到創意、創新,以及創業投資等實體經濟、產業發展的用途之上,將有助台灣經濟未來發展。
金管會主委丁克華在實踐大學創意產業博士班的專題演講上指出,台灣要擺脫目前「悶經濟」惡性循環的困境、重振經濟活力,關鍵在於投資,在於如何透過創新、創業與研發來協助產業結構轉型與升級,進而帶動我國經濟發展由「製造優勢」轉型走向「創新驅動」階段,創造高附加價值,以突破經濟成長瓶頸,如何促進投資、排除投資障礙、維持創新能量及扶植新創公司的創立,已是政府刻不容緩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之一。
丁克華同時提到,金融業與產業之間是互利共榮的關係,是兩條不可分割的產業結構,金融的根基在實體經濟,長遠的發展離不開實體經濟,而實體經濟發展的命脈在金融,因此強調希望以金融業為支點,透過資金的引導配置與金融的創新服務,協助鼓勵創新、創業與扶植新創企業,以營造產業轉型升級契機,為我國金融業與產業的發展共同開創新局。
另外,丁克華亦特別說明,為達成上述目的,未來將會透過櫃買中心多層次的資本市場機制,以及與跨業、跨部會的緊密合作和思維,以有步驟講方法的方式,從產業及企業兩個構面的轉型升級循序漸進推動,以期讓創新、創意得以有機會具體商品化,並順利接軌創業及永續經營。
釋放創新、創業能量,扶植新創企業,協助產業轉型升級
做法1:加強產學合作鼓勵創業
丁克華以他過去擔任100多所大學評鑑委員的經驗指出,台灣的大學院校在全球各項國際發明展及研發申請專利等方面,創新發明的能力及創新能量備受國內外肯定(例如:2015年我國學生在國際性設計及發明類競賽中共獲得213項獎項,成績相當優異,近期,於2016年6月美國匹茲堡國際發明展,台灣代表團共獲得23面金牌、31面銀牌及8個特別獎,為得獎最多團體並榮獲最大團體獎),但在有形的獎牌之後,商品化的成功率偏低,因此未來應進一步加強產學合作、設立資訊平台及橫向連結的合作機制,為創新創意營造良好的環境,以解決「創新」和「創業」之間的斷層,讓這些成果具體商品化及市場化,轉化成為產業動能。
做法2:架起創新與創業間最佳橋樑
丁克華特別點出,目前台灣缺的不是資金,而是投資的信心,以及如何將超額儲蓄導引投入到實體經濟的方法與誘因,台灣中小企業經營者一直以來具有旺盛的創新創業精神,因此在台灣經濟發展的過程中,中小企業經常扮演著激發產業創新與轉型升級的重要角色,因此目前當務之急,是需要一個媒介或平台,能為投資人與新創公司搭起溝通及交流的橋樑,讓冷冰冰的金融數據能有溫度、有感染力融入動人的故事,以提高創業團隊的曝光度,並爭取到更多的資源與人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