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新觀點》怕買不怕賣? 怕賣不怕買?

2016-07-07 06:40

? 人氣

所以,談中國買下台灣,談紅潮來襲,不是說這些併購案背後都沒有政治因素,只是,過於放大與過於縮小,都會扭曲問題的原貌。放大了大陸企業併購台灣公司的意願,是類近於敝帚自珍的尷尬局面,縮小了台灣產業自由發展的可能,是自卑而自大的荒謬。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多講兩句,台灣電子業沒那麼好,台灣電子業也沒那麼差。「沒那麼好」,是指沒有讓人非買不可的理由;「沒那麼差」,是指不會因為賣了,台灣就沒有能力再長出新的東西。

過去這些年,不是很多人談台灣與以色列相類近之處嗎?不是很多人談台灣可以像以色列一樣成為創新科技發展重鎮嗎?以色列在全球科技產業扮演的角色是什麼?有些人說,以色列是美國科技研發的後花園,美國公司時不時的去逛逛,看到有喜歡的好東西,就買下來。以色列有因為這樣就此消耗殆盡嗎?以色列人有因為這樣失去產業發展實力嗎?

以色列發展成為科技重鎮。圖為臺灣館以整體形象呈現在以色列科技展。(取自外交部官網)
以色列發展成為科技重鎮。圖為臺灣館以整體形象呈現在以色列科技展。(取自外交部官網)

那麼,台灣擔心的是什麼?

幾年前,有台灣媒體以「買下台灣」之類的標題,敘述大陸企業投資收購台灣項目的現象、或者,說是野心。不只是台灣,中國買下世界的事實已經發生,持續在發生中,台灣只是其中一部份,而且是非常小的一部份。可以買的東西太多了,可以買的地方太多了,為何非是台灣?

台灣有許多優秀的企業,台灣有許多產業具有全球性的產業競爭優勢,電子業就是其中之一。而且,相較於其他國家地方,台灣別的好處沒有,至少語言會通,當然,文化通不通又是另一件事,再者,台灣企業的國際化程度,與其他國家企業往來交流protocol,也比許多大陸企業成熟許多,因此,從某一個角度來看,對大陸企業而言,併購台灣企業的好處,也在於買一個國際化的機會。

一定會有人反駁,這幾年全世界的公司早已都湧到大陸去找合作,是爭著搶著要與大陸企業合作,那裏還需要什麼台灣企業的國際化,那裏還需要什麼Protocol。這樣的說法,是往自己臉上貼金。

我不否認這樣的說法,但我要談的是更細微的層次。簡單講,大陸企業是以硬實力取勝,台灣企業用的是軟實力,這軟實力談的不是錢,不是市場,而是在這兩者以外的東西。

舉一個例子,Google去年推的Brillo平台,一開始找的兩家合作廠商,一家是大陸的TP-Link,一家是台灣的華碩。

TP-Link在整個產業中的定位是什麼?華碩在整個產業中的定位是什麼?兩者之間的差異,顯而易見。TP-Link是世界第一品牌,一年出的量,大概是華碩十年都出不到的量,TP-Link是大陸第一品牌,無線路由器市場佔率只有比五成多更多,華碩在大陸市場基本上沒有太大聲音。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