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一般談到軍事武器採購或是研發首先要考慮到在服膺於台灣的國防戰略下,如何在有限的經費要如何做出最佳的運用,以及該項武器的替代性,需求性以及時效性。其中特別要討論的是台灣戰略上的需求性,今天國家需不需要國防?以及要花多少年才能部署?研發延遲時要如何利用替代品滿足戰略上的需求?成軍後可以使用多少年?後續的延壽計畫在哪?這些才是看待國造武器的重點。資源轉換絕對不簡單,單純的用價格去衡量國防戰略的價值是有盲點的。
而在最後,林先生文章後半段所提到潛艇的性能、作戰方式云云。這邊不想進入口水式的討論,如同日前一篇「讓專業出聲,談潛艦的必要」一文中所提到的,現代戰爭,不是單一軍種獨力作戰便能成就勝利,除了在承平時期預先做好可能的想定,並進行各軍種單獨、聯合戰術的操演外,往往在未進入軍事行動的規畫前,在政治、外交等事務的戰略規劃階段就已有縝密的評估,我們應相信並且尊重我國戰略規畫人員的專業,而目前政治制度的設計,並不是要我們去質疑這些專業人員的規劃能力,而是著重於在預算上把關,使涓滴稅金皆能發揮到極致。
林先生將預算、匯率、通膨、台美軍購、澳法、澳日潛艇採購案、俄越潛艇採購案、武器性能、戰略戰術規劃,甚至還有國際關係等重要議題全置於一文討論,若只是為了反對潛艦國造(或甚至是鼓吹潛艦無用論),實在無法看出其所要討論的核心「價值」,而一再失焦的結果,或許真正受到傷害的,正是林先生也在乎的這個國家社會的最大利益。
在這個資訊隨手可得的時代,我們常聽到的一句話是:「人民有知的權利」,誠然,公開透明的流通資訊正是民主制度中制衡政府權力過度擴張的必要手段,但是吾人是否也應捫心自問:「人民有沒有知的能力」,否則爆炸的資訊量終將事實吞噬,而謊言或將掩蓋真實;或許,分辨的智慧將是民主制度與媒體最終學習的功課。
*作者為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