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 今日香港,明日台灣?

2019-06-15 06:00

? 人氣

在台港生13日赴總統府,表達聲援香港反送中行動。(盧逸峰攝)

在台港生13日赴總統府,表達聲援香港反送中行動。(盧逸峰攝)

「今日香港,明日台灣」。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淺白的口號伴著迫切的危機感使這8個字於太陽花學運後廣為流傳。近日香港群眾與特區政府衝突的昇華,更是使台灣人民的同情和對國務的擔心到達了頂峰。11日,前立委孫大千於於臉書貼文「拿香港來比台灣,根本就是用香蕉來比芭樂」,此文一出,隨即引來各方的抨擊或贊同。其中「親共」及「綠營政府騙選票」各佔多數,留言串的內容或多或少也顯現了台灣當今社會分裂的現象。其實,排除政治立場的不同,筆者認為孫先生的觀點也許是正確的。

「今日香港,明日台灣」。若將此口號解析可以淺略地得出以下2個結論:

一、理性的糖衣包裹著政治宣傳 

二、危機感應隨時存在

在許多長者眼中,年輕人時常與「台獨 」、「民進黨」等關鍵字存在著莫大的關聯。而此口號的受眾群及傳播者正是以青年為主,許多相反立場的擁護者便以此為切入點加以攻擊,「受某政黨洗腦」等言論便油然而生。 儘管以有色眼鏡觀察事物並非正確,但我們絕對不能排除某些政治行為於背後的推波助瀾,第一點因此成立。

台灣獨立,台獨(AP)
在許多長者眼中,年輕人時常與「台獨 」、「民進黨」等關鍵字存在著莫大的關聯。(AP)

第二點的存在性更是無庸置疑,沒有危機感本身便是最大的危機。唯有危機感的存在,方能於未來的未知中取得一絲安穩,將此概念套用於台灣現況更是再貼切不過。

一個人的價值觀,本身就是在兩種相反的觀點中相互角力,最終得出自己滿意的解答。無論支持何種立場,只希望人民能擁有獨立思維,而非盲從或推卸責任。民主並非口號,而是需要多元的價值參與其中,如此才是民主主義的價值所在,不是嗎?

在最後,願天佑香港

民佑台灣。

*作者為清大學生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