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紹章專文:發展不出兩岸論述的好人─馬英九

2016-07-16 07:10

? 人氣

馬英九的任命,其背後的思維大概不外:(一)安撫綠營人士的心,同時也希望有利於未來兩岸施政的推動,這也與他不喜歡衝突的個性有關;(二)賴幸媛與國民黨過去毫無瓜葛,可避免黨內有人下指導棋;(三)馬英九自認為兩岸是自己熟悉的領域,而且親自主持兩岸小組,可以全盤掌握兩岸政策,賴幸媛沒有辦法踰矩而為。馬英九徵詢蘇起意見時,向蘇起表示:「我就知道你會反對,但我管得住她,她也同意執行我的理念。你幫我看住她就好。」 (四)與他自己一貫的思維相符合,也就是希望藍綠通吃。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然而,四月三十日聯合報的社論已看出此一任命的問題,今天回顧,仍不能不佩服論者遠見。社論指出:「任命賴幸媛,最大的弔詭是:倘若賴幸媛就任後仍『代表』綠營過去的思維,兩岸政策將如何推動?反之,倘若賴幸媛完全符合『馬蕭路線』,則主委又何必非賴幸媛不可?有一種說法是:賴幸媛是『煞車』,煞車當然應有,但賴幸媛卻可能是最壞的煞車角色;未來她的任何『煞車』動作,不論有理無理,皆將被解讀為政爭。」而「馬英九所期望的『擴大共識』究何所指?何況,尤其要緊的是,馬英九有沒有想過與對岸的『共識』?」

任命賴幸媛,馬英九自認為是好棋,卻是種下日後失敗的主因之一。兩岸本來是國民黨強項,最後卻淪為罩門,賴幸媛功不可沒。任命賴幸媛必然衍生兩個後果:(一)無心經營兩岸政策論述;(二)兩岸團隊的摩擦係數增加,無法發揮團隊合作,使政策效果大打折扣。

前已提及,國民黨在兩岸議題上是逆水行舟,需要論述以為指引及溝通。但賴幸媛來自於理念不同的台聯,而且一開始就被看成是煞車,又怎麼會去發展論述,又怎麼發揮溝通的力量。二○○八年底舉辦第四屆國共論壇時,兩岸經濟關係正常化本為議題之一,這是馬英九在競選時所提出的政見,而且蕭萬長在博鰲論壇中也提到,馬英九總統在就職演說中也說「兩岸走向雙贏的起點,是經貿往來與文化交流的全面正常化」,但因為陸委會對「正常化」三個字有意見,經過一段折衝之後,最後才列入共同建議最後一項:「實現兩岸經濟關係正常化,推動建立兩岸經濟合作機制。」類似此種經驗,難免都會影響到兩岸互信的推進。

除此之外,個人聽到的還有幾件事。在多次陸委會舉辦的兩岸協商談判訓練營中,邀請理念不同的人士來授課,有參與人員即說,這些人對談判團隊是冷嘲熱諷。陸委會都會派學者到美國去宣導溝通,但有參加的團員告訴我,他不解陸委會為何會派某些學者,因為他們根本是在批評政府的兩岸政策,而不是溝通說明。在馬英九執政的前四年,兩岸團隊的運作雖然沒有像李登輝時代的海陸大戰,但也不是一個默契十足的團隊。海陸兩會私底下互槓的場面時有所聞,尤其是資訊未能共享,常造成我方面對大陸時的尷尬,當時擔任國安會秘書長的蘇起就經常要為這些事傷腦筋協調。甚至於,某些協商方案或講話稿,海基會人員都是到了機場才能看到,更別提把海基會排除在協商沙盤推演之外了。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