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者,今年大選後,民進黨席次暴增,綠委們唯恐被淹沒,各自爭奇鬥豔,罵行政團隊不輸藍委,柯建銘縱有「唯一總召」的能耐,沒有明確來自「上面」的授權,總是走在鋼索上。何況,年初的立法院長之爭,老柯與蘇嘉全之間暗結心結,難以同心協力。
另一方面,幾位被視為英系的立委,陳明文、陳其邁、羅致政組「台灣世代辦公室」,主導串聯的陳明文,更早被視為有意在明年挑戰老柯黨團總召寶座,這些「英派」總能上達天聽,但他們僅就個案、而非襄助行政立法溝通工作。
儘管目前增加政院三長對黨團三長的便當會,又有總統與閣揆的聚會、閣揆與立委的便當會,然而,一旦該負責的人無法展現戰力,恐怕也是徒勞無功的安排。
「大政委」無法落實
部會首長不諳為官之道
第三,是「大政委」提前夭折。上任前宣示大政委時代來臨,一個多月下來,卻處於一種只聞樓梯響的局面。一來是幾次「出言賈禍」的張景森隱身,二來原本擔綱經濟議題及經貿談判的政務委員施俊吉上任沒多久,竟就要轉任證交所董事長,不免令人懷疑,原先規畫的政委,還有誰要轉任他職?
另外,職權劃分上,像能源政策究竟是張景森、或是科技政委的吳政忠負責?大家一頭霧水。政委的政治能量未能展現,顯然沒有達到當初的目的,使得院本部的政治能量,相形萎縮。
最後是不諳為官又不受控制的部會首長。五二○上任前,多位準閣員發言失當,就任後,政務紛至沓來,首長難以事事與院本部溝通過再發言,失控情況不減反增。相關人士分析指出,一方面是院本部的政治幕僚能量不足,無法有效指揮部會,另一方面是部會的幕僚,也沒有建立與院本部溝通聯繫的機制。因此,各走各的路,各唱各的調,政院步調更顯得凌亂沒有章法。
平心而論,新政府都需要磨合時間,但是如今網路即時傳播訊息的生態,卻大大壓縮新內閣的調適期,林全看似沒做錯什麼大事,賞味期卻倏忽已過,府方不得不進行一連串搶救林全的作戰計畫。何佩珊的加入,只不過是開端,未來還會端出什麼妙方,仍有待觀察。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財訊雙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