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廣角鏡】為了敘利亞而離去的異鄉人!突尼西亞電影《最親愛的陌生兒子》導演訪談

2019-06-19 09:00

? 人氣

突尼西亞導演穆罕默德•班阿提亞2016年推出首部劇情長片《推銷員之戀》,該片入圍第66屆柏林影展,儘管未抱回最高殊榮「金熊獎」,但贏得最佳首部電影獎。時隔2年,班阿提亞推出第2部劇情長片《最親愛的陌生兒子》,此片同年在第71屆坎城影展會外賽「導演雙周」單元中播放,這部講述父親尋找部告而別的兒子的電影,將於6月21日在台灣上映。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43歲的班阿提亞(Mohamed Ben Attia)在突尼西亞首都突尼斯(Tunis)出生長大,1998年自迦太基高等商業學院(Institute of Higher Commercial Studies of Carthage)畢業後,曾試著進入法國國立高等電影學院(La Femis),他連過三關,可惜在最後一關被刷掉,之後則獲得法國上法蘭西理工大學(UPHF,舊名瓦朗謝納大學)影像傳播碩士學位。

以下導演專訪中文內容由東昊影業翻譯:

電影《最親愛的陌生兒子》導演班阿提亞(Mohamed Ben Attia)(東昊影業提供)
電影《最親愛的陌生兒子》導演班阿提亞(Mohamed Ben Attia)(東昊影業提供)

拍攝《最親愛的陌生兒子》的契機是什麼?

在拍攝《推銷員之戀》(Hedi)之前,我就有這個構思了。那個時候,許多爸媽透過各式媒體的曝光,表達尋找他們孩子參與恐怖組織的消息。很遺憾的,這幾乎變成了一件件平凡不過的報導。有一天我在開車時,我聽見一位父親在電台上講述他尋找兒子的經過。他深切地打動了我,在言談之間不停地出現「我兒子」這幾個字。

這位父親以很實際且明確的方式敘述他的經歷,包括機場、飛機、土耳其、邊境、敘利亞等關鍵字眼。最讓我震撼的部份,是他不帶傷感地訴說他的尋親之旅。他是一位行動派的父親,給了很多細節、事實、日期……我也迅速地發現,最讓人值得思索的並部份,不是驅使兒子離家的原因,而是那些被他留下的人們:措手不及的父母。

我希望能夠將他們的反應連結當地的生活經驗,包括日常生活,人生不可承受之苦澀,不僅僅是經濟上的,更包含情感、性,還有精神上的失落。漸漸地,我完成了他們的人生故事,包括情感狀態,尋求快樂的心路歷程,如果還有這個可能的話。

電影《最親愛的陌生兒子》劇照(東昊影業提供)
電影《最親愛的陌生兒子》劇照(東昊影業提供)

劇本的發展過程中,什麼是最困難的?

最困難的是不要讓劇本進入二元對立的陷阱,持續保有戲劇的微妙與細緻感,避免最顯然易見的譴責,就算譴責是合理也容易讓人理解的。我希望可以探討在仇恨、憤怒背後形成的原因,儘管打轉於仇恨與憤怒是完全可預期的方向。有一位來自比利時的助理,曾經跟我說:「在比利時,每個人都或多或少認識遭受恐攻波及的朋友或親人。」

在突尼西亞,則是每個人或多或少認識為了敘利亞而離去的人。這個角度的複雜和紛擾程度,也才是我想切入的點。有不少電影以此為主題,但以我淺見,過於單方面責難,甚至刻意將問題指向大環境的系統制度,貧窮與宗教洗腦成為了眾矢之的。但若更貼近觀察,會發現事情遠比想像中複雜。離去的人形形色色,幾乎難以找到共同特徵。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