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性少數群體的歧視源於哪裡?
北京同志中心、北京大學和聯合國開發計劃署2016年發佈的一份報告指出,超過一半的性少數受訪者表示,他們曾由於自己的性傾向、性別認同或性別表達而被家人不公平對待或歧視。約40%的人表示在學校有過此類經歷。職場和宗教生活中的歧視發生率相對較低,在20%左右。
報告還說,最常見的針對性少數群體歧視形式包括:被家人鼓勵、勸誘或脅迫進入異性戀關係;在家庭、學校、 職場以及宗教生活中被提醒注意言行或形象;被要求改變衣著打扮和行為舉止;還有冷漠對待或故意孤立等。
辛穎解釋,其實中國的年輕一代對LGBT人群接受度極高,然而充當社會主流意見的較年長階層恐懼不一樣的性別傾向和認知,他們的對LGBT群體偏見主要來自性別歧視以及如荒原一般貧瘠的性知識。
「因為LGBT遭受的歧視是基於性傾向、性別表達和性別認同的歧視。如果一個社會非常嚴格地對男性和女性進行定義或相關的性別表達的規範的話,肯定會歧視不遵守這種規範和性別表達的群體。另外就是性教育。因為缺乏性教育,自然缺乏性別教育,對LGBT很多的污名也是從這裡來的,大家一提到LGBT首先想到的就是不正常、變態的性。」
不公平對待導致悲劇
不平等對待除了造成受歧視者心理傷害而引發悲劇外,甚至還會衍生出暴力事件。
今年5月, 15歲的青島同性戀初中生小碩留下遺書後失聯。青島警方介入,已找到小碩。小碩長期遭遇校園霸凌和家庭暴力。最嚴重的時候,左手手骨被父親打致脫臼,還被親人辱罵「有病」、「變態」。
與此同時,本台記者的微信朋友圈里正傳播著一件令人傷心的事情:一對女同志伴侶被原生家庭暴力毆打,所有證件和手機被扣押了。這對「苦命鴦鴦」希望警察出面將證件要回,但警方表示無權干涉「家事」。兩人最後一路逃亡躲避。
這些也只是冰山的小小一角。
關注性少數人群受壓迫狀況的民間公益組織同語2014年發佈的一份報告說, 有約68.97%的受訪女同性戀、雙性戀曾遭遇過家暴,遭受原生家庭暴力的達41%。
北京同志中心的調研結果也指出,中國的性少數群體面臨巨大的心理和社會壓力。50%性少數群體自稱有尋求心理支持的需求,同志人群的高抑鬱風險是普通人群的4倍;跨性別群體中,自殺比例高達45%。
性少數裡的少數—跨性別人士
在LGBT人群中,字母T代表的一族,也就是跨性別者,列居末尾,是最小眾的一群,得到的關注度相較比前三者少,也受著最深的誤解和歧視。他們心理上無法認同自己生就的性別(指派性別),相信自己屬於另一種性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