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榮空服員罷工進入第五天,還看不到解決跡象,筆者有幾點看法:
一,航空業,尤其是經營國際航線的航空公司,是封閉的市場經營者。 所有的經營模式,包括勞動條件,都是相對透明的。勞工罷工當然是合法權利,但合理性仍受社會公評。
罷工者不論所提訴求為何,都應提出國際航空同業的勞動標準作為基礎。說明是否嚴者不採、優者全錄、無則加碼?否則難免漫天喊價、以消費者為壑之譏。
二,公司經營,至少就公司內部而言,有三方當事人,即股東、經營經理人和勞工。
股東看似無所作為坐享其成,其實卻是冒著資本損失的巨大風險。經理人和勞工,固然辛勞貢獻,但卻沒有資本損失的風險,即使公司經營不善倒閉,也不會向勞工追索。
民粹者,可能無視於資本的貢獻。但經濟的實務,卻會以「資本的腳」,告訴勞工:勞工可以裹脅政客和消費者,卻不能強迫股東投資和阻擋賣股。
三,空服員提出很多工作辛酸,其實哪有工作不辛酸呢?勞動市場,也自有經濟供需法則,自然均衡辛勞、貢獻和利得。
半導體生產線上的工作人員,必須著無塵裝備,穿脫廢時影響生產,但年終獎金、分紅配股,可能就是一般勞工一年的俸給。
我曾看到醫師急匆匆以麵包裹腹,因為巡床、開會無暇用餐。以這些學霸而言,這該如何說辛酸?
台灣首席醫院的主事者曾跟我說:該院有二性質相類的單位,其一出缺,另一人員輒蜂擁爭取。我回:別聽前單位辛勞的說法,只要大家都想調往的單位,當然就有其「誘因」,直到有天,單位出缺,眾人可有可無可去可不去,才是各單位間勞動環境的真正均衡。
空服員是否高待遇,無待爭議,看看每次招考蜂擁而至,就明白了。空服員,有很高的專業、技術能力,說句不客氣的話,我不認為。那麼,為什麼空服員可以高薪,讓人豔羨?不就因為飛安危險和工作有若干辛勞嗎?高薪、優渥福利,不就是這些的對價給付嗎?
任何一種工作,對價給付關係,自有均衡在焉。警察不能領取較高俸給後,抱怨工作危險;老師不能領了薪水後,抱怨喉嚨會痛;值夜班人員領了值夜加班,指責都不能睡覺;工地現場人員抱怨太陽太烈;環保人員抱怨工作環境髒亂…,這合理嗎?
四,長榮航空公司經營方和抗議的空服員工會,態度都強硬。
還是那句話,資方、勞方和主管機關,都不是外行人。請拿出世界各重要航空公司的經營模式和勞動條件,讓社會公評。有則予之;無則取消。主管機關本位主義鄉愿行事,前次華航慷國家、民眾之慨;這次又不論是非,唯罷工勞工永遠都對。
五,長榮未來如何協商、勞基法如何修正,可能都不能扼止民眾對台灣航空公司和主管機關的失望。
*作者為公務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