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氣爆5年後,城市變得安全了嗎?穿梭在你家地底的管線,還有這些漏洞沒補好

2019-06-27 09:00

? 人氣

氣爆後,原以為已全面清查、移除與管線重疊箱涵的市府,同樣訝異「怎麼還有一個」。然而,至今在所有水利設施圖資、道路施工資料、甚至當地老里長的記憶中,都沒有這條暗溝的存在。暗溝究竟是誰蓋的、什麼時候蓋的、為什麼沒有避開管線,依然成謎。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管線若被暗溝包覆,亦即管線穿越箱涵暴露在潮濕空氣中,可能造成管線破損,產生安全疑慮。圖為高雄市府清查管線。(高雄市政府提供)
管線若被暗溝包覆,亦即管線穿越箱涵暴露在潮濕空氣中,可能造成管線破損,產生安全疑慮。(高雄市政府提供)

藏匿於圖資及居民記憶以外的隱形暗溝、箱涵究竟還有多少?地底究竟還有多少因管線或設施不當埋設而隱藏的危機?

除了地底埋設物不明,業者也坦言,早年施工埋管時馬路還多是兩線道,後來許多道路拓寬成四線、或加設安全島,此時管線具體在路面下哪個位置,都很難掌握。

若每項挖路資料都能明確造冊,以圖資記錄誰埋設了什麼、具體埋在哪等細節,就能更快找出不當埋設、可能引發公共危險的管線或設施。

去年政府開始推動管線圖資3D化,為地底建立立體地底圖,了解管線的確切及相對位置。然而,根據國發會的初步了解,埋管最多的公用設施,台水指自來水管埋設年代久遠,圖資「誤差很大」、還有待調整;中華電信稱,160萬個人孔蓋只有相對位置、無絕對座標;而台電、中油雖然有資料,但沒有人負責把這些圖資與其他單位的地圖整合、整理…。

補齊管線深度資料、整合不同圖層、成立圖資專責部門,是接下來所有曾在地下埋設管線的單位必須完成的課題。

專門管理全台8000多公里管線的中油儲運處長楊家敦說,荷蘭政府花了40年時間才將每條地底管線成功定位、精確至20公分落差;而台灣在近2年才要開始建立3D管線圖資,要真正搞清楚地下管線長怎樣,「還需要一點時間。」

破網2:管線施工不慎

地底圖資不夠精確,造成的後果之一,就是管線容易遭受外力破壞。根據高雄市政府統計,2014年以來,高雄市每年都有10多起因施工不慎所造成的外洩案件,佔了所有管線洩漏事件的6成。換句話說,管線會破,大多是人為造成。

20190625-SMG0035-氣爆專題_C地底管線破裂,大多是被挖破的
 

管線被挖破,是不少業者的共同困擾。早期挖馬路沒人管,水、電、電信及私人管線工程層層下包,不肖包商埋完管就回填,沒有圖資記錄,就連把別家管線挖破了也不會通知。

李長榮化工環境風險管理處協理范光復也指出,挖掘是立體工程,如果只知道地下有管線、卻不知深度,只能以一般工程「慣例」推斷,容易挖破管線。若能建立地下完整圖資,就能減少挖掘者誤操作或挖破的機率。

儘管被挖破的管線不一定是工業管線,但由於高雄市地底管線繁雜,交互影響風險比其他地方更高。曾擔任新北市副市長、現為高雄市副市長的李四川在接受《風傳媒》專訪時即說,高雄市在水、電、瓦斯及下水道外,又多了石化管線,一旦天然氣外洩,很可能會和石化管線互相影響而釀災,道路施工因此不得不慎。

喜歡這篇文章嗎?

尹俞歡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