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煙火、國慶日」14日這天,讓法國家庭從上到下有了在夜裡不得不出門的理由,他們準備好上街慶祝「巴士底日」(Bastille Day),感念先人爭取來的「自由、平等、博愛」,但一輛衝進尼斯(Nice)人潮中的卡車,在這神聖的日子裡留下不可饒恕的傷疤。
急診室裡,一名11歲的小男孩頭部受到重擊,他禁不起好奇心,於是他問:「爺爺,我在做夢嗎?我在作夢對不對?」他不知道為什麼看煙火變成被卡車撞,他不知道自己為什麼在這裡,但他的爺爺也不知道,沒有人知道,「對,你在做夢,醒來就沒事了。」
As a mother, this picture broke my heart in to pieces. Our babies deserve a more loving world. #NiceAttack pic.twitter.com/moyRMrWjqQ
— Linda Sarsour (@lsarsour) July 15, 2016
「你在排積木嗎?」「對啊!這是巴黎槍擊案」
場景來到英國,自由記者恩菲爾德(Lizzie Enfield)正在和朋友關注著電視上關於尼斯的報導,角落旁她朋友5歲大的兒子正在開心的玩著樂高積木(Lego),她看到了艾菲爾鐵塔(Eiffel Tower)和一些躺在地上、看起來像人卻沒有頭的積木,或是站著卻彎著腰、看起來很痛苦的人,然後她發現了,站在最中央的是樂高搶銀行系列拿著槍的搶匪。
於是恩菲爾德問:「你在排的是有人正在搶劫嗎?」
男孩天真的回道:「不是啊!」「這是巴黎槍擊案。」
距離巴黎槍擊案已8個月之久,電視上早已不會出現相關報導,但接踵而來的卻是法國尼斯恐攻、伊斯坦堡機場屠殺、布魯塞爾地鐵爆炸和美國奧蘭多槍擊案,恐怖攻擊之密集已留在孩子的潛意識中,究竟身為大人的我們該不該保護他們遠離世界的無情?或是放手讓他們用自己的方式去認識這個世界?
【延伸閱讀:血色的旅途.恐懼的常態》歐洲近年大規模恐怖攻擊回顧】
玩玩具「是他們與世界溝通的方式」
「因為認知能力往往發展得比語言快,所以孩子們常常利用藝術或表演的方式,去表現他們的情感」目前人在黎巴嫩(Lebanon)的美國攝影師麥卡帝(Brian McCarty)長年和輔導戰區孩子的藝術治療師合作,接觸過來自伊拉克(Iraq)、巴勒斯坦加薩走廊(Gaza Strip)、敘利亞(Syria)等飽受戰爭之苦的孩童們,並共同創作出《用玩具玩戰爭》(WAR-TOYS)攝影系列,他們畫什麼,麥卡帝就用玩具表現出來,並用相機記錄下來。
Photo based on a drawn account by a refugee girl in Lebanon. War and terror changed her world overnight. #allofus pic.twitter.com/2Bf3XHty8N
— Brian McCarty (@McCartyPhoto) 2016年7月15日
「他們和我分享他們見過學校被炸彈炸掉、士兵被射殺、小孩子被虐待甚至是年輕女生被強暴」「但透過他們玩玩具和創作的過程,他們才得以用這樣的方式去處理恐懼、甚至是更複雜的情緒」「這是他們和世界溝通的方式」麥卡帝說道。
"Colorful War" - based on a Syrian refugee's colorful drawing of horrific fighting. Toys found near his camp. pic.twitter.com/nteJTR63rs
— Brian McCarty (@McCartyPhoto) 2016年6月13日
Syrian refugee with a diorama of her "happy place." A painted-purple figure plays while protected by toy soldiers. pic.twitter.com/1ozbRdSVTd
— Brian McCarty (@McCartyPhoto) 2016年5月28日
玩躲貓貓變成「博科哈蘭大脫逃」
也許西方的孩子不能拿來和那些,生活在真實戰爭中的孩子們相比,但每天從媒體上認識這個世界的他們,也正是用玩來表達內心情感、去試著理解這些發生在現實中的瘋狂。恩菲爾德回想起當她的兩個6歲和8歲大的姪子在房子裡跑來跑去時,她問他們:「你們是在玩躲貓貓嗎?」,小男孩們異口同聲地說:「才不是咧,我們在玩『博科哈蘭(Boko Haram)大脫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