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蔡英文新政府於五月底上台並發表眾所期待的就職演說,蔡總統或迫於支持者內部壓力或出於其他考量,最終無法認同北京一再反覆重申的九二共識,轉而提出尊重九二歷史事實等模糊用語,並由陸委會配合,對台灣內部釋放台灣新執政當局在兩岸關係上單方面的善意,然最終不被北京所接受。不被接受是預料中的事,畢竟,蔡英文是兩國論的起草者之一,且兩岸政策說詞模糊不清,存在著太多令北京產生疑慮的過往反中言行和疑似去中國化的對內政策,兩岸間官方及兩會的協商中斷,進入「冷對抗」的格局。
至此,民進黨政府的策略一方面為探索北京底線,另一方面則於縱然知道對岸無法接受的前提下,持續對內展現政府所願維繫的誠意,令台灣島內多數民眾得以明確感受政府於兩岸確有善意,兩岸關係若「意外」生變,北京端出任何對台惡意的政策,台灣民眾足以明確辨識其責任不在台灣。事態若發展至此,民進黨不僅可自破壞兩岸關係者的究責中脫身,對國際宣傳亦有正面效果,更可以藉由北京的打壓而擴大島內的支持度,將之轉化為選票,並進一步挖空政敵國民黨的存在感。
至於北京,我們不難看出官方仍反覆持續地重申九二共識、一個中國為兩岸對話的基礎,並於各層面持續增強對台壓力,如削減對台農漁貨的採購並逐步限縮陸生及大陸觀光客來台等。總結而言,北京雖然維持高壓不減,仍不脫「聽其言、觀其行」的程度,給兩岸保有轉圜的契機和餘地。平心而論,於九二共識的爭點上,蔡英文作為中華民國的總統,自然無需給予令中共百分百滿意的「答案」,北京以「未答完的試卷」縱然表露出些許羞辱,但僅顯示北京無法全然接受及信任蔡英文,從大陸輿論的走向看,仍顯示出本身相較過往的高度自制。其中尤以台灣雄三飛彈的誤射,更可看出北京的對台政策較馬英九時期顯得更為細緻而謹慎。
對蔡英文總統而言,如「台灣民政府」有個別羞辱老榮民的事件及南海仲裁等,理應都可以是蔡政府委婉傳遞給北京實質善意的機會和舞台,並在其所擅長的模糊言詞對島內民眾變相傳遞給對岸其可理解、可接受,甚或可替代九二共識言詞的實質行動。但此類機遇卻經常不斷地被新政府所忽視,考量到蔡英文執政以來自身各樣荒腔走板的失言失誤,我們很難判斷蔡英文是否為刻意地不作為,以貫徹台灣加入美日韓圍堵中俄朝的戰略目標。然而,台灣縱然有此戰略構想,作為緊鄰中國大陸的小國,仍可藉如南海仲裁等重大議題對北京遞出橄欖枝,以緩解美國日本對我予取予求的另一方壓力。
如今,諸多專家學者乃至一般民眾皆看壞兩岸關係未來的發展,當然這些都自有其道理,然而兩岸關係從盲目樂觀走向盲目恐懼及仇視的時間之短、速度之快,彷彿馬英九執政八年便一次性地消耗掉,許多人都顯得難以理解。其實,縱然每個人都知道兩岸分隔而治已達百年之久,以國民政府來台起算,至少也七十年了。七十年的冰凍要花多少時間消融,藍營的政治人物及學者存在過於天真的幻想與輕率,此種幻想及誤判對北京而言也不遑多讓,反而是民進黨對民心的掌握及輿論的引導上最為成功。如今,台灣島內的局勢丕變,不過將兩岸從早期對抗所壓抑的過高期待及幻想重新打碎,轉而拉進殘酷的現實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