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快訊
20171031-SMG0035-快訊小紅條兒

風雲變色的東歐,我們來了:《失序年代:紅色帝國的崩潰》選摘(1)

2019-07-13 05:10

? 人氣

阿爾巴尼亞。(hploman@pixabay)

阿爾巴尼亞。(hploman@pixabay)

我們在東歐風雲變色的1990年,不怕路途遙遠又陌生,專程來到東歐觀察其演變情勢,一來充當歷史的見證人,二來也藉機旅遊,多少可以認識東歐各國的文化背景。在此,謹就難得一見的歷史鏡頭列舉一二簡述如下: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阿爾巴尼亞

我們一行六人,走入阿國邊界,海關和檢查入境文件人員對我們數位東方面孔觀光客,一方面很好奇,頻問來訪目的為何;另一方面態度友善,很快就讓我們通關了。我們從邊界到地拉那,在公路上見到不少意圖破壞秩序的把戲,大大小小的石頭築成一道圍牆,使通行的汽車不得不停下來解除障礙。到了地拉那,到處可見退休老人啃著乾麵包渡日。更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在這裡居然找不到餐館解決民生問題,只能在所住旅館的餐廳用餐。再者,尚有兩件事值得一提,每天傍晚時刻,城市居民成群結隊,沿著「社會主義大道」散步走向中央廣場。這個廣場是昔日共產黨進行政治活動的中心,門禁森嚴,如今市民可自由通行無阻。另外地拉那大學有一處講堂,一群大學生曾在這裡發動罷課絕食行動,也引發阿國社會各界的共鳴,一躍成為地拉那大學的革命聖地。

保加利亞

索菲亞算是一個中小型城市,建築物予人古色古香之感。我們所住的旅館早在維也納就訂好了,旅館服務人員很友善,一再提醒我們要小心。我們辦妥住房手續後就迫不及待地往城市中心走去。其間,最令我們感到新奇者,如前保共辦公大樓,已由黨產轉歸公有財產,在共產黨長期統治期間,這棟大樓門禁森嚴,如今竟成咖啡廳等休閒場所,我們還走進這棟大樓某一會客室,向幾位保國前共產黨員請教,他們都樂意與我們交換意見。此時由於國會改選,反對黨群起抗議選舉不公,約有一、二十位反對黨的國會議員,在國會門前絕食抗議,圍堵的群眾秩序還算平和。再者,值得一提的是,在一處有十萬人以上的示威群眾居然把保國一座相當具有紀念性的建築物縱火焚毀,這是東歐民主化進程中難得看到的鏡頭。

20190703-保加利亞,索菲亞。(NakNakNak@pixabay)
保加利亞,索菲亞。(NakNakNak@pixabay)

南斯拉夫

於戰後在巴爾幹半島所建立的國家。由於其組織成員來自不同的族群,計有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斯洛維尼亞、波赫、馬其頓和蒙特內哥羅等六個民族,另外有兩個自治省,即科索沃和沃伊沃地那(Vojvodina),共八個行政區。1946年1月才通過有蘇聯色彩的新憲法,其國號為「南斯拉夫聯邦人民共和國」,算是鬆散的聯邦體制。巴爾幹地區種族複雜,各個行政區的發展參差不齊,導致其認同歷史文化迥異,各吹各的調。因此,所謂「巴爾幹火藥庫」,成為一般人喜歡引用的通稱。

南斯拉夫若以土地面積來比較,僅次於波蘭。其戰略地位,是來往歐洲各地交通必經之地。在當代國際關係中,它的角色與行為也相當突出,例如在國際共產黨情報局裡因敢向蘇共挑戰,而遭開除黨籍處分,其後再提出經濟革新方案,跟隨蘇聯老大哥計劃經濟同行,卻試著將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交流。因此,所謂南斯拉夫模式在1950、1960年代,備受歐洲國家關注。當時甚至於開放邊界,不必事先辦妥入境簽證,也可自由通行。我們一行人從阿爾巴尼亞入境蒙特內哥羅共和國也享受免簽證的待遇。由此可見昔日共產黨有如鐵板一塊,無心徹底改頭換面,去改造社會主義,使其更具有活力。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