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全代會產生新的中執委、中評委,以及所謂的10席黨權力核心中常委,各派系實力固有消長,但仍是新系獨走的局面,民進黨已執政,中常委們面對的是蔡主席,已不是蔡總統;蔡總統可透過行政部門處理民意,蔡主席透過立院貫徹黨意,相形之下中常委選舉較像是派系挾黨員的「軍備競賽」。
民進黨在野時期,針對黨內路線及政策,中常委具有實質的權威跟決策能力,是重要的「意識形態」處理機構,現在當家,國會單獨過半,中常會是否能強行通過決策、強行要求主席執行,令人質疑,現階段中常會能喊得多大聲,且看過往國民黨執政時期的中常會,應可窺知一二。
從2016年大選的提名過程來看,蔡英文授命蘇嘉全為代言人,組織上授權選對會行事,開放各派系參加,這次民進黨中常委選舉過程天王看似「讓得灑脫」,甚至有論者謂「天王時代」落幕,但未來面對2018年地方首長、議員的提名,派系仍可透過類似「選對會」的組織重新整裝上市、繼續呼風喚雨。
中常委的席次分布再次確認新潮流在最有利的戰略位置,手握過半的執政直轄市、縣市,內閣成員也有一定的比例,蔡英文與黨內其他派系都了解,沒有要不要與新系合作的問題,只剩下如何合作的問題。
蔡英文總統還沒有放的,只剩下兩岸論述,這次全代會雖然成功壓下「維持現狀+新黨綱」或「凍獨+新黨綱」,但預計未來地方諸侯有空間走得更務實,由地方首長對各省台辦的模式開展多中心、多回合的民共交流。阿扁執政時期,時任高雄市長的謝長廷就曾以「一國兩市」之姿給足扁政府壓力,卸任市長後轉以前主席、前院長、派系領導人的身分赴陸推銷「憲法共識」。
新潮流執政的直轄市、縣市多半設有專屬市長、屬任務編組性質的兩岸小組,能夠隨時啟動,走得比中央更開放,更早證明有能力處理兩岸事務的能力,秋天對岸即將召開第十八屆六中全會,被視為習近平最新一波的人事體制,民進黨諸侯是否有意在這之前率先赴陸「各表現狀」,恐怕才是蔡英文總統不得不面對的挑戰。
*作者為文史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