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新南向還真的很「辛難」

2016-07-25 06:00

? 人氣

新南向政策鼓勵台商向東南亞投資發展,但台塑越南河靜鋼廠在當地未經法律查證過程就遭罰百億,台商真的敢去?(資料照,王德為攝)

新南向政策鼓勵台商向東南亞投資發展,但台塑越南河靜鋼廠在當地未經法律查證過程就遭罰百億,台商真的敢去?(資料照,王德為攝)

兩岸關係停滯,蔡政府推出「新南向政策」,瞄準印尼、印度、以色列,未來會依據台灣產業優勢與這些國家的特殊需求,選擇重點推動,進一步延伸到越南、泰國、菲律賓、緬甸等國。但南向真有那麼簡單嗎?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網路上有一段「向非洲人賣鞋」的故事,假設非洲人不穿鞋,某鞋商認為沒有生意可做,但另一鞋商卻覺得商機無限。這故事的寓意是教人樂觀思考,凡事往好的一面想,但是,故事卻沒有教人如何做好風險評估,風險評估在學校是一門課,真正要用到的時候卻不是那麼容易。

過去台商「一卡皮箱走透透」,反映出台商冒險犯難的精神,但不為人知的一面是他們經歷過多少次的危機,走過多少的冤枉路才成功。現在資訊科技發達,有很多的評估工具可用,有專業顧問公司可以諮詢,但這都不能完全免除風險(意指系統性風險),台商海外投資吃虧的例子不勝枚舉。

近來,台塑到越南河靜投資鋼廠,因汙染被越南政府重罰5億美元(約新台幣161億元),這金額算多還是少?以104年全年台塑石化合併稅後淨利473億元來看,等於三分之一的盈餘比例,因此,台塑員工今年大概不能再領到像去年一樣六個月的年終了。事情還沒結束,後來又傳出委託的廠商在一座私人農場偷埋廢棄物,恐怕台塑難逃責任,問題沒完沒了。

先不論是否為越南政府的「陰謀論」,這事件告訴我們兩件事:一是風險評估的重要性,二是我們的政府該管還是不該管?

過去的種種跡象看來,政府政策上鼓勵台商到海外投資,可是「包娶親」但不「包生孩子」,廠商投資失敗時,說要廠商「勇於承擔企業社會責任」,不要來找政府這個媒人負責,真是讓人欲哭無淚。

話說回來,政府要推「新南向政策」,到底能給廠商什麼優惠?當廠商出事了又能夠得到什麼幫助?這些政府都應該要先擬好幾套劇本,不是搞個「新南向辦公室」就好,到時遇到問題再來「個案處理」,這時已經是手忙腳亂、失去先機。

回顧當時馬政府在推ECFA時,光是針對中國大陸,就做了多少的研究,模擬了多少套的劇本,與對岸進行多少次的協商,才訂出來的政策。而今,南向政策牽涉到的國家眾多,人文宗教、法規制度、生產條件等等都不一樣,什麼都沒準備好就「騙」廠商去投資,這是一件非常恐怖的事。

投資一定有風險,廠商還是得自己做好評估,政府「說好的援助」當參考用就好。「河靜鋼廠」事件是一個很好的教材,政府的態度大家也看到了,不管東南西北向政策都好,廠商千萬要做好「大難來時各自飛」的心理準備。

*作者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高級助理研究員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