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意識典範轉移的痕跡在長榮空服員身上特別清晰。進入長榮已七年的小昭(化名)說,三年前的六月,華航空服員發起罷工,訴求之一是反對責任制。「我那時想,天啊!他們是因為責任制而生氣上街,我們卻是進公司前一天就簽下責任制同意書了,哪有商量的空間。」
任意改班、休假仍被抓飛執勤,也是每個長榮空服員共同的經歷,「有次我清明節休假臨時被抓飛,我問內勤可以不去嗎?那是我的休假,對方只是一直道歉說真的沒人。」最後小昭只能哭著同意執勤,不敢對公司多說一句。
躲在暗室偷偷填表加入工會
華航罷工的火種落入長榮空服員心中,開始有了組工會的念想。「收到加入工會意願書,我馬上填了願意。我想如果我遇到被公司帶進小房間約談時,有了工會,工會就能幫我。」之後小昭還和幾位好友偷偷拿了入會申請表,躲在待命室裡連燈也不敢開,幾個女孩大氣不敢喘一口地填了申請表、蓋章,謹小慎微地將申請書投遞出去。
工會成立後,小昭才發現公司違法事項很多,「像我們在外地得要兩人睡一間,但這其實是違法的。」透過工會爭取,如今外地出勤,空服員可以一人一間房。光這點小事,就讓小昭高興好久。
前年十一月,空服員職業工會到勞動部前抗議《勞基法》修惡,長榮空服員工會到場聲援,那天小昭也去了,「工會問說有沒有人要去,我那天正好休假,就去了。」她說自己以前看到《勞基法》修惡,也只會心裡埋怨但默默接受,有了工會就不一樣 ,「我們有個出口可以發聲了。」
從罷工的第一天起,小昭就坐在罷工現場,問她怕不怕?她說:「我們是合法的!」語氣那麼鏗鏘、那麼無畏。
從搏命到維權,這幾年的罷工行動,透露出受雇者對於勞動權利更加積極爭取的態勢,而不再只求有份糊口工作,未到關廠不輕易上街頭。未來他們也或許逐漸形成壓力團體,對勞動法令的修訂有一定的影響力。這是爭取個別勞動權利背後更大的公益性。
勞權觀念改變仍待社會普遍接受
但這轉變還未能被大眾普遍接受,十七天的罷工行動,網路上謾罵一片,批評空服員是公主,「端個盤子而已是在罷工三小」,或指責空服員影響消費者權益、公司獲利,更有甚者認定空服員「只是要錢」、「沒有公司,哪有工作」。
看著那些謾罵,陸先生嘆一口氣說,法律保障了勞工的權利,若大家普遍只求有個工作、好好過日子,公司有錯都不要說話,那還算民主嗎?「只有勞工能幫自己說話,也許一份工作值多少錢,是勞資雙方彼此的認定,在這一點,我們都是這場罷工的局外人;但從整個行動來看,一群人在合法範圍內罷工,我們都不該是局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