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贏得國民黨總統初選的高雄市長韓國瑜曾以令狐沖自喻,說自己不被黨內人士所喜。但《笑傲江湖》這部小說的隱喻不僅於此。《笑傲江湖》是金庸小說的一大「例外」,第一個例外是沒有歷史背景,第二個例外是最厲害的武功竟是一個邪惡的武功。沒有歷史背景更適合借古諷今,而邪惡的武功居然打贏正派武功,說明了金庸心中的失落。
金庸小說充滿國仇家恨,每部都有歷史背景,與傳統武俠小說風流自在的風格迥異。不過,《笑傲江湖》卻是一個例外,沒有歷史背景。只是,雖然沒有歷史背景,其蘊含的國仇家恨只怕更深。怎麼說呢?這就要談到《笑傲江湖》的第二個例外:邪惡的武功打勝了正派武功。
既然是寫武俠,最上乘的武功都是高潔品格的載體,才配得上「武俠」二字。但在《笑傲江湖》中,卻出現了必須先自宮才能練的葵花寶典。練成葵花寶典的人天下無敵,最後是令狐沖等人以多對一,又使出小手段,才僥倖勝了。邪惡贏過正義,這幾乎可以說是武俠小說的「自宮」了:原本要謳歌的事物,最後卻變成一個怪物。
武俠小說居然自宮,想必金庸是對某件事失望透頂了。到底是甚麼事呢?據考據,《笑傲江湖》其實是一部政治小說,諷刺當時大陸的文化大革命,以及由中共策應的香港六七暴動,而日月神教最早在連載時,原叫做朝陽神教,就是暗指中共的「紅太陽」。由此看來,透過《笑傲江湖》,金庸表達了對當時中共政治的失望與厭憎。
但若僅僅看到對中共的諷刺,恐怕還沒體會金庸的深意。《笑傲江湖》的劇情主軸還環繞著正邪之間的辯證:正派不見得正派,君子也不見得君子,邪教中亦有善人,邪教未必就是邪門。
金庸迷都知道,金庸小說充滿國仇家恨,反映出金庸的中華情懷。處在當前兩岸的對峙中間,香港人金庸如何看待這個問題呢?最近香港的反送中示威中,反送中的年輕人闖進立法會後,塗掉牆上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字樣,還掛上了港英時期的旗幟,懷念殖民時代的意思再明白不過。不過,若是金庸還在,他會懷念港英時期嗎?從他的中華情懷來看,恐怕是不會。那他會站在中共這邊嗎?
或許是受到中國文化學而優則仕的精神影響,金庸是文化人參與政治的典型。1973年春,金庸曾來台灣與時任行政院院長的蔣經國見面會談。與此同時,中共文革結束後,金庸在1981年與1984年曾兩度赴中國大陸訪問,先後與中共領導人鄧小平和胡耀邦會談,還是首位獲鄧小平單獨接見的香港人。由此可見,金庸是兩岸政府爭相爭取的代表性人物,與兩岸政界都有淵源。
鄧小平當時曾向金庸表示,期盼他能夠擔任大陸與台灣之間的使者,促進兩岸的統一。對於兩岸分治的現況,金庸是如何看待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