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別再抱怨「樣樣通,樣樣鬆」,因為大學教育本該如此

2019-07-21 06:00

? 人氣

相信此時有許多坐立難安的同學會開噴:「我都已經被繁雜的必修課壓得喘不過氣了,哪有時間打造屬於自己的特色及技能?」我對此種情況表示部分理 解。解套方式有以下幾種: 在確保能取得學位(畢業)前提下,盡可能去妥善分配時間,某些確定不感興趣的次領域必修課,可以適度的降低標準,將省下的時間拿來投資在自己有興趣的領域。多多利用寒暑假(大學的寒暑假不是給你玩的)。又或是先暫時將興趣放一旁,待你修完學分後的大三四或研究所再來鑽研,說不定這期間你的想法和興趣也會轉變呢! 最後別忘了,若你清楚知道自己所要的,而你的科系無法幫助你達成目標,你可以轉系、轉學,甚至重考, 就是別傻愣在原地,默默地沉淪。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大學最重要的能力是自學」、「大學的學習在課堂外」已是台灣人人上口的口號,但可惜掌握到神髓的人太少了。許多學生缺乏自主學習的認知,把翹課自修當自學、玩社團當課外學習,這並不算錯,但對於該句話想表達的精神,理解得太膚淺了。至於大家所擔憂的部分,「樣樣通」是讓學生對於領域有更宏觀的了解。若有落實到位,台灣不該盛傳「機械系畢業只能當半導體廠的設備工程師」、「法律系畢業就是當律師法官」等見識短淺的荒謬言論,這便是台灣產業單一化的時空背景下,導致學生的視野跟認知都變得狹隘,是當局該關注的教育課題。至於「樣樣鬆」,是為了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去培養自己的特色和專業,將自己打造成人才,而不是想著只要乖乖上課就會變成人才。

在此也向台灣的大專院校呼籲,精簡必修學分是時勢所趨。請信任學生, 將時間和學習自由還給學生吧! 樣樣通、樣樣鬆的排課原則本身沒問題,但還得要學生具備自主學習的認知,並為自己的將來負起責任。這是我在多方比較海內外學生面對大學教育的態度差異後得出的一點心得。

名校畢業的優秀學生,在他們的履歷表上,「學歷」以下的欄位,是絕對不會留白的。試想一位大學畢業生,面對面試官提問:「請問你大學期間都做了些甚麼?」,只能吐出一句:「我把畢業學分修完了。難道還不夠嗎……?」這樣的教育是何等的可悲。課程的寬而不深,是權衡下的較優解,並不該為學生的求職不順遂背鍋。而台灣學生對於主動學習、自我充實的認知匱乏,才是台灣教育面臨的最大隱憂。

*作者為海外留學生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