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約定採訪時間還有15分鐘,前日本大藏省副相,號稱「日幣大師」的行天豐雄(Toyoo Gyohten)推開房門健步走出,主動和BBC採訪組打招呼。
已經88歲高齡的他在比鄰日本銀行總部大樓的建築裏,在過去任職的國際通貨研究所(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Monetary Affairs)仍然保有一間辦公室。
大阪G20峰會結束不久、中美貿易戰正酣、國際形勢跌宕起伏,使當年親身經歷日美貿易戰的行天豐雄的見解更有意義。
「失落的20年」
日本是亞洲少數和美國有過大規模貿易戰的國家,而行天豐雄則是1980年代那段歷史少數還健在的見證人。行天豐雄曾先後擔任日本大藏省國際金融局局長及副相,是《廣場協議》(Plaza Accord)簽署現場的日方官員之一。
美國經濟學家、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名譽所長伯格斯滕(Fred Bergsten)曾評價行天豐雄的獨特觀點。行天豐雄獨排眾議,斷然否定了當時普遍的觀點:「《廣場協議》導致了日本出現失落的20年。」
對於日美之爭,學術界一直充滿爭議。失落的20年意指日本經濟在經歷80年代的繁榮後陷入90年代以來的長期困境。其因果邏輯是:在經濟實力逼近美國之後,日本被迫簽訂《廣場協議》升值日元,進而形成泡沫經濟,泡沫破裂後即遭遇失去的20年。簡單的說,美國就是日本經濟衰退的罪魁禍首。
這種說法認為美國當年藉著霸權地位打壓日元,成功讓強勢美元轉向弱勢美元,《廣場協議》則拉開了日幣升值的序幕,也吹響了絞殺日本經濟的輓歌。同時美國還對日本祭出「301條款」,先後對日本的半導體、電腦等10多種產品進行貿易制裁。日幣升值重挫了日本出口,日本政府為了刺激經濟釋出大量貨幣、多次降息,造成國內流動性泛濫,使本來就存在通脹問題的日本經濟病入膏肓。
日本之鑒:錯失結構改革機會
行天豐雄卻不認同,他認為過去近30年日本遭遇的失落,日本要先檢討自己。
中美困局徵結:還是結構問題
對越演越烈的中美貿易戰,行天豐雄首要的觀察切點仍是結構問題。
「我認為中國也正面臨結構改革的挑戰。」他分析,如今的中美之爭和當年的日美之爭類似。現在的中美兩國都各自面臨棘手的國內問題,這同樣是催生貿易戰的重要原因。
「但差別在於,此時的中國不是彼時的日本,中國現在扮演的角色是美國全球霸權地位的重要挑戰者。」
行天豐雄在《時運變遷:世界貨幣、美國地位與人民幣的未來》一書中闡述:「美日同盟關係是基於幾個不可分割的核心因素。首先,日本接受美國在全球事務中的領導地位;第二,美國默許日本自由參與包括美國在內的全球市場。美國將日本視為忠誠而順從的追隨者,日本得到的好處則是能依賴美國賦予的穩定環境,日本擴大出口、進口石油、糧食和原物料的穩定性也得到保證。日美在同一套體系和規則下解決分歧的模式,和現在的中美之爭有顯著差異。」
這份不同會產生什麼結果呢?華為事件發生後很多人在討論,我們的世界有沒有可能行程兩套涵蓋科技、金融系統,甚至貿易和投資系統,而且互不依賴的兩套系統呢?
「我認為這將會是個艱鉅的挑戰。」,行天豐雄迅速地否定了。他解釋這正是日美之爭和中美之爭的區別,當年日本和美國的分歧只出現在宏觀及微觀的經濟政策。而現在中國和美國的分歧則橫跨了系統性、結構性矛盾和經濟政策面。
「但『修昔底德陷阱』(The Thucydides Trap)這種前景仍然是可以避免的」,行天豐雄話鋒轉向。他解釋現在的中美兩國都能充分意識到全面衝突爆發的後果,兩個擁有核武器的大國如果發生激烈衝突甚至是戰爭,沒有一方能獨自存活。「但目前的困境也在此,在雙方沒有激烈對抗的情況下,誰會做出妥協呢?」
中美打破僵局的前提
「中美是可以劃出一條紅線,雙方達成共識不要越線。」,行天豐雄用輕描淡寫的口氣談起了此前幾天在南北韓邊界剛剛發生、震驚世界的第三次「川金會」。
「但有時候甚至跨過去也沒關係不是嗎?川普(Donald Trump)跨過了那條線,兩國還是保持和平狀態沒有起衝突。但如果發生在1951年,跨越紅線的結果就是戰爭。」他強調重要的是雙方都願意為維持和平做出妥協並遵守承諾。
行天豐雄表示,彼此讓步、達成某種形式上的妥協,將可能打破中美之間的僵局。
「除了劃出這條紅線,我希望中美雙方不要壓迫兩國國內各自出現的改革嫩芽。」
行天豐雄表示,中國內部有很多嘗試讓市場扮演更重要角色的呼籲和行為,同時訴求政府賦予私營企業更多自由、放寬來自政府和國營企業的管制。至於美國,歷史經驗顯示二戰後出現的數次重大貿易赤字現象,原因都在於「過度膨脹的個人貪婪」。這種貪婪和膨脹現象甚至出現在美國普通民眾當中,影響著美國的消費和經濟模式。
「他們忽略社會效益,忽視300年前建國先驅強調的公平價值。」行天豐雄毫不留情的批評,他希望美國能重新重視社會投資,改變氾濫在經濟和個人面的的貪婪思維,這樣才能調整預算支出並拓展國際合作,進而改變其宏觀經濟內外失衡的局面。
他表示,在強調「自由、公平、保障個人權利的價值觀」前提下,這些變化有可能促成2、30年後世界上出現更加互相包容的國際體系,而不是維持現在這種對抗局面。
「美國治世」時代一去不復返
除在日本政府任職外,行天豐雄還曾任職於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和亞洲發展銀行(ADB),他親身經歷過二戰後主要的國際合作體系。雖然世界貿易組織(WTO)這樣的國際合作機構如今飽受指責,他仍堅稱自己是「國際合作的忠實信徒」。
「川普並不是國際合作的反對者」,行天豐雄很直白的說,「他只是抱著一種強烈的受害者心態,想找回所謂公平貿易的機會。」
美國曾經盡力保持強勢美元、保持開放的國內市場,這些行為都讓戰後各國,如德國、日本受益良多。但二戰後那種美國製造巨大需求、讓界各國受益的「美國治世」(Pax Americana)模式現在已沒有實行的可能性。支撐這種做法的背後是美國不停的印鈔票,但也同時會製造鉅額的赤字。
「要成功實現未來的國際合作有些新的前提。」,行天豐雄解釋,首先各方都要承認國際合作的益處、必須謀求共同受益而非玩零和遊戲;其次,各國都必須做出某種程度的犧牲,甚至在主權問題上做出讓步。「舉例來說,當其它國家遭受需求短缺的時候,你可能需要刺激本國經濟,但你可能又不想加劇自己國家的財政赤字。」
「唯一能說服各國的理由是,此類犧牲能夠幫助全球經濟,而且本國不久後也能從全球經濟的復甦中獲益。」。行天豐雄說,「說服自己的人民去做出這種犧牲,是政客的責任。」對中美來說,這不可避免會導致政策變化,以及各自國內的社會、經濟以及政治結構的變革。
「『美國治世』模式的終結,也正是現有國際機構面臨的難題,它們用老模式難以應對新局勢。現在是開門納諫、改革國際合作機制的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