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一期的《時代周報》以「炒作中國」為題,刊發了由該報發行人約菲(Josef Joffe)撰寫的評論指出,中國經濟成長率下滑,這一切其實都在意料之中。威權政府能夠實現工業化奇蹟,但是之後的成長率不可避免地會下滑,中國也不例外。
「誠然,中國經濟一度實現了兩位數成長,最高時達到過15%,而同期美國的成長率只有3%左右。跑得更快,遲早能追上對手,這是符合邏輯的。不過,類似的故事我們已經聽過了。當年『東亞四小龍』也有過兩位數的成長,今天只剩台灣的成長率尚有3%。」
「這並非巧合。東亞四小龍也有過類似的發展模式:壓低消費從而擴大投資,壓低匯率從而促進出口。而農民進城還導致工資水平被壓低。中國也是一樣的情況。如今,中國的成長率只有6.2%,跌到了30年來的最低值。這其實與特朗普的貿易戰關系不大,而是這種經濟成長模式的天然局限。」
文章指出,投資過熱會導致邊際收益遞減,城市化進程加速也必然伴隨著勞動力成本提高,導致跨國企業尋找新的低成本國家,而中國「未富先老」的人口結構變化,將進一步增加中國的經濟壓力。
「如今,中國的總體負債率已經達到了其經濟總量的3倍,規模巨大。國資銀行將大部分低息貸款都發放給了低效率的國有企業,在習近平治下,公有制經濟部門再次擠壓了更高效的私營經濟的空間。由於缺乏自由的資本市場,因此佔到投資總額一半的儲蓄資金都流入了房地產業。現在,中國共有6500萬套空置住房,它們除了制造債務,什麼用都沒有。有史以來的最大泡沫正在形成。」
作者在文章末尾總結道:「就像當年的日本、南韓、台灣一樣,威權政府能夠實現工業化奇蹟,但是之後的成長率不可避免地會下滑。通過比較數字就能夠發現,中國降溫的速度要快於當年的『亞洲四小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