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力抵抗的孩子只能逃,逃了以後心中滿滿的痛苦有時就轉化成大人眼中的「失常」,上課時間在籃球場喝酒發呆,哲宇見到「三不五時在打架」的場面,背後都有說不出的疼痛。於是身為前國手的哲宇辭了管理員這份工作,他想用拳擊這項專業來做青少年服務,讓少年的拳頭從社區移到訓練場與競賽,也意外帶來少年們的轉變──那些曾經迷惘的雙手,接下來揮拳都是為了未來。
蹺課孩子進拳擊隊意外「一戰成名」連奪全國冠軍 他們找到自信迎戰人生難題
樂窩的拳擊隊或許是社福機構中的極特殊存在,最初進駐社區時家長也有「會不會讓小孩學打架」的疑慮,只是在哲宇連結教學資源、把孩子帶入拳擊教室以後,雖然訓練過程的辛苦讓某些孩子吃不消、可能半途放棄,也有些孩子真的因此得到轉變,退出的孩子也可能還會回來──例如小Y,哲宇說以前他是打架都是衝第一個的,不知道為什麼跟朋友出去唱歌總是會遇到來吵架的,練拳擊以後雖然並沒有到「一練就不打架」這樣的神效,但也慢慢認知到自己拳頭是有價值的,從某天起,他的拳頭再也沒有揮向賽場以外的任何人。
又例如一個家庭狀況很不好的孩子,一如社工們常見狀況「每天愛去學校不去學校的」,佳賢說把孩子拉進拳擊隊以後意外「一戰成名」,打到現在一直全國冠軍、全國冠軍,「他現在處理自己家裡狀況就不同,以前很怕很抗拒,現在很有信心……現在他覺得自己的家庭沒有不好,有些事情也很好。」
練拳擊也能出師,今年起樂窩便邀請少年來協助規畫課程設計,一開始是400元,如果有對外分享再給800,比照一般教練對外授課一小時800元的標準行情,此外,樂窩還有一個必須處理的議題,是孩子們心中的傷。
練拳的過程孩子會慢慢說出心裡的傷口,進而去思考學校與班上有什麼事情必須好好面對,面對「原住民」這身份承受的污名,樂窩也會帶孩子去了解原住民文化,包括族語、山林、自己的原鄉、打獵──越是不了解自己的文化就越不知如何反擊,佳賢說,當孩子看到教導文化的族人展現出美好的一面時,其實就會開始覺得身為原住民可以是一件「很帥」的事情了。
「我們會跟小朋友提:尊重,從自己開始。因為很長期就是不被尊重,連自己都不尊重自己,本來覺得習慣了,當你長大再重新撕開,你才知道原來這件事情這麼痛。」哲宇說。
當然最基本的還是「陪伴」,這裡不只提供課後輔導環境,社工右上也分享她的日常有點像「解任務」,如果上課時間在社區看到孩子聚集球場就會過去問問,可能每次原因都不同、也未必是每一次都有嚴重的事,但那是一個「信號」,只要看到孩子出現在那裡,去問問、聊聊就是社工陪伴的方式之一。此外,家庭常是孩子難解的難關,陪伴家長也是一項重要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