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學者倡言,要將國中的「童軍課」、高中的「中華文化基本教材」、「全民國防教育」等課程建議政府給予廢除,理由是「這些都是威權時代的遺毒」,必須將之排除在國教課程之外,以免台灣文化的多元性被忽略。
筆者卻認為,如要以「多元文化」作為新世代的課程,那麼,中華文化、國防教育、童軍課不也是「多元」項目之一嗎?刻意排除反而是在建立特定目的文化思維,試想,所謂的多元應是包容並進的,怎麼會是採取「廢除手段」來建立多元性呢?應是說,保留這些過去時代的記憶並增添台灣其他民族的歷史文化,形成日月交輝才能反思彼此之圓缺,歷史文化不是用創造的方式保存下來,而是與過去記憶緊緊相連,少了過去不會有現在,更遑論未來。
是故,對於歷史文化應是採取再生的概念而非是重新創造,藉由廢除過去歷史記憶來建立新的史觀與文化生活,與當年中國大陸文革時期的「破四舊運動」有些許相似,破四舊即是破除舊思想、舊文化、舊風俗、舊習慣,假若如此,台灣將面臨文化浩劫,筆者此言難免過度,然而在台灣,令人為傲的卻是保留了文革所破壞的文化資產,中國作家韓寒來台所感受的正是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維護,其言說到:「去台灣旅行,不像去國內其他的景點,去台灣更多的是感悟人文的氣息,體味傳統文化的傳承。當你去過台灣,你的世界會走得更遠。」以及「我要感謝香港和台灣,他們庇護了中華的文化,把這個民族美好的習性留了下來,讓很多根子裡的東西免於浩劫。縱然他們也有著這樣那樣的詬病。」韓寒之感受可為對文革之深刻反省。
故筆者認為,國教課綱的內容與方向應是以多元並進的方式進行,台灣文化長期被忽視是不爭的事實,但是以文化的本質而言,台灣是世界的一份子,台灣文化理應包含中華文化,乃至日本、韓國、東南亞、印度、歐美等世界各地之風俗民情,在民主開放的國度裡,接受比排除更顯得有民主風範與價值。
另外,筆者認為少了這些被廢除的課程,學生對於生活倫理觀念將愈之淡薄。
過去,童軍課程所教授的如何在野外求生,即是培養獨立生存、團隊合作的能力;而中華文化教材,雖然是以儒家為主,且是過去黨國時代為了宣揚統治目所施行之教材,然筆者在此必須再次釐清說明,儒家文化原先所強調之仁義忠信並非是為了統治目的,而是一種人倫關係之建立,所重視的是自覺反省之工夫,這對人的品格涵養有重要影響,將之貶抑為統治工具,實在是未能深察儒家思想內涵所致;至於全民國防教育,倡議學者認為,教官現已要退出校園,那麼軍訓課程也不必要存在。筆者必須提醒,教官在學校的功能早已不復當年統治之目的,對於現階段的募兵政策,更要仰賴教官之協助,而軍訓課程之學習,是藉由國防知識培養學生的武德精神與國際情勢之思考,假如認為教官是威權的存在,那麼國家與軍隊也都是威權的存在,是否也該考慮廢除呢?
以上所言,筆者意圖破除有些人對該課程之迷思與曲解,這些並非是為威權體制說話,而是基於自身之經驗與體悟,認為這些課程攸關於人的心性修養與人倫關係,更甚者還影響到公民責任之實踐,並非是統治思想之毒害,如此,才是正確翻轉課程,將過去的錯誤還原到原先文化所要給予的精神典範,而不是將之廢除與抹滅,我們需要的是開放包容的社會,而不是進行限制與排外的政策,教育課程的討論可以有更多的可能性而非強制性的作為。
*作者為國立嘉義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