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錦稷專欄:因應Libra,央行應發展加密貨幣

2019-08-05 07:00

? 人氣

20190402-專訪Airbnb台灣、香港公共政策總監蔡文宜。(陳品佑攝)
Libra受到的質疑與Uber、Airbnb類似,藉由新經濟模式提供消費者推介服務,最終成為該行業最大的業者,但是否要接受行業的規範爭議不斷。(資料照,陳品佑攝)

吸收大眾存款、承擔轉帳、支付業務,甚至將創造信用擴張的Libra,未來將形同金融機構,一旦經營不善,不但存款者血本無歸,甚至危及整體貨幣金融體系,難怪引起川普質疑。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對TechFin狐疑,卻鼓勵FinTech

相對於科技業者發展金融(TechFin),金融業者發展科技(FinTech),不但不會受到太多質疑,甚至會受到鼓勵。就像傳統的旅館業者藉由科技強化訂房系統的比價功能,或是計程者業者利用地圖與定位技術發展網路叫車服務一樣,消費者普遍反映消費體驗良好,管理機構也多持鼓勵態度。

相對於臉書將發行虛擬貨幣Libra,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今年也宣布將發行加密貨幣「摩根大通幣」(JPM Coin),但並未引起消費者與金融監理單位反對。摩根大通有良好的金融管理經驗,人們也有將血汗錢存到摩根大通的基本信任感,所以它發行數位貨幣沒有受到金融監理單位的質疑或反對。

摩根大通(JPMorgan)(資料照,AP)
摩根大通(JPMorgan)今年也宣布將發行加密貨幣「摩根大通幣」(JPM Coin),因有良好的金融管理經驗、受人們信任,未引起消費者與金融監理單位反對。(資料照,AP)

其實不是科技業不能發展金融產業,而是金融監理機關還沒有做好科技產業發展金融產業的法規整備工作。繼Uber與Airbnb之後,數位貨幣的發展凸顯既有法令的不足,以及政府在金融監理上的矛盾。臉書挾其社群媒體龐大使用者與高市占率進軍金融產業,該如何保護消費者並兼顧產業公平競爭,這是需迫切面對的監理課題。

就臉書或其他發展金融事業的科技業者而言,也應體認到:只要涉及吸收存款與信用創造功能,都將受到金融監理體系的高度監理要求,這是幾次金融海嘯之後,對於整體金融體系穩定發展的最基本要求。

雖然臉書也宣稱將與Fed等各國央行合作,確保Libra不會與主權貨幣競爭,更不會干預貨幣政策。但臉書幣一旦「流通」成為通貨,多少會對傳統貨幣形成排擠效應,影響各國央行法定貨幣發行的地位,甚至出現雙元貨幣(dual currency)體系,形成兩種貨幣在同一國家境內流通的現象,嚴重壓縮各國貨幣政策的執行空間。甚至臉書幣有機會成為國際上強勢貨幣,排擠美元、歐元,未來很可能成為全球金融體系中一個獨立的貨幣金融體系。

在虛擬貨幣浪潮中維持貨幣主權

如同馬庫斯在國會聽證上所呼籲,加密貨幣是不可擋的趨勢,美國不願領導加密貨幣及支付工具的創新,也會有其他國家的企業發展,屆時美國將錯失引領機會。

小型開放經濟體系的台灣,一向受國際央行貨幣政策影響至深,在不想影響貨幣主權,又不想錯失加密貨幣的發展契機之際,最好的方法就是由政府單位,尤其是貨幣發行機構的中央銀行來發展加密貨幣,才有可能在國際虛擬貨幣浪潮中,維持貨幣主權。

*作者為中信金融管理學院教授暨金融管理研究所所長,兼任智庫研究與金控公司治理的工作,本文原刋《新新聞》1691期,授權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

新新聞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