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柏文觀點:台中州廳,應朝「台中博物館」規劃

2019-08-03 05:40

? 人氣

去(2018)年時前台中市長林佳龍和文化部簽署,推動台中州廳升級為國家級藝術場館,日前傳出台中市府因質疑其無助於中區經濟而推翻該規劃,筆者建議,可將台中州廳規劃成博物館。(資料照,盧逸峰攝)(資料照,取自維基百科)

去(2018)年時前台中市長林佳龍和文化部簽署,推動台中州廳升級為國家級藝術場館,日前傳出台中市府因質疑其無助於中區經濟而推翻該規劃,筆者建議,可將台中州廳規劃成博物館。(資料照,盧逸峰攝)(資料照,取自維基百科)

日前傳出,台中市府推翻前朝規劃,反對台中州廳成為「國美二館」,質疑其無助於中區經濟。消息一出,自由時報下標質疑盧市府「逢龍必反」,民進黨議員黃守達也抨擊盧市長「格局太小」。姑且擱下藍綠攻防,這起爭議提供一個機會聚焦思考:台中州廳作為中台灣指標性的歷史建築,未來到底適合什麼角色?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我建議,台中州廳應優先朝「台中博物館」規劃:

台中長期以來欠缺一個城市博物館,承擔地方歷史文化的典藏研究、教育推廣。許多台中人,其實不知台中事。

問問台中人,有多少人聽過,台中曾與「首都」角色(台灣省城)擦身而過?多少人知道,台中因應鐵路而生,內嵌城市規劃邏輯,帶著「現代性」基因的城市屬性?多少人聽過台中櫟社仕紳,在台灣文化地景刻下的關鍵痕跡?又有多少人清楚,台中大肚山的精密製造產業帶,在全球經濟的角色?

特別是縣市合併為大台中後,多數台中人仍然欠缺對「我城」地理空間上的對應想像。許多市區居民仍未充分意識,台中是個面海的城市;更多人搞不清楚,台中最高的山在哪裡。

打造一座城市博物館,對內能邀請市民重新認識在地歷史,擴大台中的地理想像;對外能接待全球訪客,說好城市品牌的故事。而更清晰立體的城市認同,也更能激盪出整個城市的能量。

台鐵台中車站的候車民眾。(盧逸峰攝)
筆者指出,台中長欠缺承擔地方歷史文化的博物館,許多台中人其實不瞭解台中事。圖為台中車站民眾。(資料照,盧逸峰攝)

台中州廳始建於1913,還比現以古蹟保存的台中(第二代)舊火車站早四年。作為昔日地方治理中樞,又位於緊鄰台中車站的歷史城區,沒有什麼地方比台中州廳,在象徵意義與交通區位上,更適合擔綱台中博物館的角色。

構想中的台中博物館,甚至毋須以今日行政區劃的台中市為典藏範疇,而能將策展內容,擴大到昔日台中州涵蓋的中部各縣市;如此,更能成為整個中台灣鄉土教育的基地。

從文化角度來看,「台灣近代美術館」的籌備,固然對於本土美術史的完善有重要意義;但其畢竟面對的是相對少數的藝術文化菁英。相對而言,「台中博物館」面對普通大眾、一般遊客,在重視本土文化扎根的思維下,實有更高優先性。況且前者受眾更傾向於願意專程參訪,使得後者在選址上,更需要放在大眾交通便利的核心區。

從中市府在乎的經濟前景而言,台中博物館不僅能面向所有學生、市民,有廣大許多的受眾基礎。對外來遊客而言,更有「到台中不能錯過」的走訪理由,以及與國美館區別定位,而造就在行程規劃上的豐富感。

不管就台中發展、文化政策、經濟前景,或選址的適配度考量,台中州廳都更適合作為台中博物館。值此機會拋出倡議,望文化部與中市府雙邊,能參酌拙見,廣邀各界共同審議。

*作者曾任「台中世代願景論壇」總策劃、新北市府參議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