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阿里巴巴與Apple,在中國的網路出行上組成了同一陣營,透露出透過合作以佔有無人車佈局關鍵位置的戰略意圖。循此思路分析優步與滴滴出行的合併,可以清楚看見,Uber非常高明地將自己融入中國無人車的發展大勢之中。
Uber一開始決定是否進入中國市場時,面臨的是三種可能的結果:壟斷、寡佔、殲滅(被併購或認賠殺出)。最好當然是優步可以壟斷市場,但這個機率是微乎其微;第二種可能是如果補貼混戰結束後,中國網路出行市場分成了幾個陣營,而Uber在中國仍佔有一席之地,等待時機擴大;第三種可能是中國市場出現一間整併市場的國家冠軍,成了優步與國家隊選手對打,那麼優步就必須顯露將補貼大戰無止盡進行到底的融資能力與決心,迫使國家隊談判。又因為市場機制已經證實,中國互聯網企業運營本地市場的實力遠超過外資企業,因此優步基本上沒有挑錯聯盟的風險。三種可能情況,只要Uber控制得當,都可以使Uber以更低的成本與更少的風險,換取在中國這個影響全球無人車發展的關鍵市場中更高的影響力。因此雖然其他國際互聯網企業在中國紛紛鎩羽而歸,Uber仍然選擇進入中國,並很早進行補貼搶佔市場。
具體來看,Uber實際在這次的合併中撿了個大便宜。首先,這次合併給予滴滴出行估值約288億美元,優步則是72億美元,是滴滴的25%。這兩個估值與雙方最近一輪融資的估值皆差異不大,似乎合理。但優步上一輪融資中,Uber應該是最大的投資方,要推高估值並非難事。優步估值顯然是人為推高了。優步在專車市場維持著7%到8%的訂單份額,而滴滴則是80%到85%的訂單份額,優步帶著少於滴滴10%的市占率,卻以滴滴25%的估值換取新公司的經濟權益,十分划算。再來,Uber在優步成立至今預估燒了20億美元,現在以72億美元換成新公司股票,考量優步與滴滴雙方估值與最近一輪融資差不多,等於是與最近投資滴滴的蘋果相比,Uber付出的價錢約為蘋果付出價錢的27%,這個價格,在勝負大局已定,法規風險很低的階段,可說是不合理的便宜。Uber還得到滴滴出行10億美金現金的投資,並且滴滴出行的程維與Travis Kalanick都將在彼此公司擔任董事,確定雙方在同一陣線。雖然優步對新公司的實際控制權僅是5.89%,比騰訊與阿里巴巴各約10%的持股小,但透過特約條件,Uber可以分享新公司經濟利益的17.7%,足以確保Uber在中國以及全球無人車發展上的有利位置。
在決定誰能主導中國無人車發展的激烈競爭之中。 Uber不止沒有輸,還成為了目前全球唯一同時在中美的無人車俱樂部中享有VIP會員資格的贏家。滴滴出行與優步的合併,基本上統一了中國市場;Uber滴滴若想聯手出擊,統一全球,後續發展很可能出現Uber、蘋果、谷歌、騰訊、阿里、百度等在硬體與軟體各擅勝場的中美互聯網巨頭競合的態勢,並讓中國本土互聯網企業第一次真正地站上全球爭霸的舞台。而讓Uber估值屢創新高的Travis Kalanick,亦將有機會憑藉其「無堅不摧的信仰」,繼續顛覆互聯網。
*作者為闖蕩北美與亞洲金融界的電影愛好者,買賣過全球債券,參與過互聯網創業,目前從事風險投資。畢業於美國麻省理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