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韓7月31日清晨再度發射兩枚「不明飛行物」,南韓研判極可能是KN-23短程彈道飛彈,但北韓官媒朝中社8月1日報導,證實前一天所發射的武器是「大口徑可控型火箭炮」。韓聯社稱,如果最後證實韓軍判斷錯誤,意味著南韓軍方無法分辨可控型火箭彈與飛彈,恐將引發爭議。
南韓聯合參謀本部31日表示,這兩枚飛彈是在清晨5時6分、5時27分從元山市葛麻地區向東北方海域發射,飛行距離約250公里(北韓於25日發射的射程約600公里)。雖然南韓軍方尚未公佈飛彈型號,但從僅有30公里高的飛行高度看來,極可能又是被美韓聯軍命名為KN-23(又被稱作「朝鮮版伊斯坎德爾」)的新型短程彈道飛彈。
不過朝中社1日報導,金正恩31日親自視察指導「大口徑可控型火箭炮」的發射工作:「通過試射科學地確認可控型火箭彈的戰術參數和技術特點達到設計目標,全面地驗證了武器系統的作戰效能。金正恩瞭解研發情況後表示,這一試射結果將讓那些招致這一武器瞄准的勢力陷入揮之不去的夢魘。」
朝中社稱,趙甬元、李炳哲、劉進、金正植等勞動黨幹部以及炮兵局局長朴正天(陸軍大將)陪同金正恩參觀試射。不過如果細讀朝中社的報導文字,會發現1日的措辭比上次(7月25日)稍微緩和。因為7月25日北韓發射KN-23飛彈後,還透過官媒表示「武力示威涉及嚴重警告南朝鮮軍部好戰勢力」相比,這次只自稱「試射」,措辭相對委婉。
北韓這幾次試射飛彈或火箭彈,雖然沒有落入南韓領土或領海,但仍讓南韓軍方滿臉豆花。除了這次南韓可能弄錯北韓試射武器,上個月北韓25日三度試射「朝鮮版伊斯坎德爾」後,南韓一開始說兩枚飛彈的射程分別是430公里與「更遠」(白話說就是「跟丟了」),後來在美軍雷達設備的情資輔助下,才修改為430公里與690公里。但25日中午過後,南韓軍方又三度修正資訊,表示兩枚飛彈都是飛行600公里落海。如此一來,日本本島就不會被包括在打擊範圍內。《朝鮮日報》則直接修理南韓軍方,說他們無法獨立全程掌握飛彈軌跡,還要藉助美軍幫忙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