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與美國雖然沒有正式的外交關係,但是彼此在政治、經貿、和政府組織的互動依然密切,能夠有這樣的互動也是基於和仰賴1979年國民黨政府執政時,美國所提出來維持與台灣非官方關係的「台灣關係法」和「六項保證」。這使美國能夠保護台灣及其在該地區的利益,因此「台灣關係法」也時常被稱為建立美國與台灣關係的基礎和支柱。雖然近年來美國國會支持肯定台灣的聲量加大,美國國會已經順利的通過新的政策來加以支持台灣,包括近年通過的「台灣旅行法」、「台灣保證法」和「國防授權法」。然而,這些法案的的合法性和可用性仍然是奠定於國民黨執政時通過的「台灣關係法」,這也是台美關係的穩固基石。
然而,自從2016年總統選舉失去政權以來,國民黨似乎已經撤出了在華府的地位和聲音。如今,在川普總統對待中國的態度轉向強硬,而且視中國為現代的戰略競爭者時,華府僅剩餘民進黨DPP的舞台和聲音,尤其是在華府、智庫、學界和政界無一倖免,DPP利用著例如FAPA 等組織來覆蓋其他的聲量與意見。美台關係現今不僅缺乏十分重要的多方角色,也忽視了不同群體的聲音,忽略了國民黨不會是對於台灣未來最恰當的選項,因為台灣擁有的是一個多元的社會和政治選擇,這樣在未來面臨政權轉移時,將有可能在美台關係當中留下一個空缺和失去以往的默契。
世界是一個快速變化的地方,在過去一年中,不管是美國、中國還是台灣,都面臨到各自的問題。例如現在還在進行中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美中貿易戰,和逐漸失去控制的香港事件當中,台灣在美中台的三方關係當中扮演著微妙的角色。這代表著我們應該要一同捍衛自由、民主和人權的普世價值所提出的抗議與紛爭。國民黨不應該也不能夠在繼續保持沈默,要用盡我們的權利來發聲、協助和找尋相對應的措施。
我認為單一的聲音對於美國來說不會是最好的選項,因為美方將無法完整的了解台灣的現況。我們的政治意識形態和目標不應該阻擋我們一同走在追求自由,人權,民主和法治的道路上。這也是台灣一直引以為傲的就是國內的多元文化選擇和充滿活力的聲音。
今年六月我很榮幸受美國國務院邀請參與了IVLP〈國際領袖人才參訪計畫〉,2017年代表立法院台美國會聯誼會訪問美國國會、國務院、國防部和許多智庫。我與美國學者、議員和官員會面討論時,他們都對我表達了同樣的擔憂,大多數的官員和專家都希望國民黨可以更積極的參與和重建在華府的聲量,因為國民黨相對來說是一個較中道、穩定和理性的政黨,也渴望聽到來自台灣更多元的聲音。我們在爭取一個擁有更自由和安全的和美好世界的路上,中華民國是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也是該地區自由,民主和法治的典範。這是我們國家所有人民的成果、尊重的價值和了不起的成就,而不是單一政黨治理的結果。我們所信奉的價值觀應是保持台灣與美國還有國際社會之間緊密聯繫,而不是被政治意識形態或信仰而綁架。這不是關於個人或政黨支持獨立或統一,而是我們共同追求和認同的價值觀。
隨著即將到來的台灣總統選舉,這是我國歷史上的一個關鍵時刻。台灣所有的執政者、競爭者、政黨和對手應團結一致,因為如果國內都如玻璃一樣,我們將無法抗拒外國勢力的影響。但是我也不願意支持無條件的反對對岸和完全切斷交流,反而充分的交流與理解才能快速平順的解決區域問題。中國對台灣的政治威脅是不可否認且存在的,但是在這個階段,台灣最好的選擇就是與美國保持親近的關係、和中國和平的溝通活動、也與日本維繫友好的關係,這也是國民黨目前遵循的外交對策「親美、和中、友日」。這樣的外交和國際策略才能維持區域的安定與和平也會為我國的國民以及國民黨帶來最大的利益。
如果2020年國民黨想要成功的重返執政身為中華民國的立法委員,想對於當前形勢提出一些建議。我們需要立刻重新開始對美的工作、重建與美方溝通的平台、重拾過去與美方溝通的默契, 讓美方知道國民黨有能力處理 (manage)兩岸關係, 堅守台灣的自由民主價值,兩岸和平的穩定以及民主的永續。
*作者為立法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