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將延後至12月才開始對中國出口電子產品加徵10%關稅,台灣電子業雖獲喘息空間,但仍持續恢復台灣產業鏈。經濟部長沈榮津今(15)日受訪表示,業者已預期接下來美國對產品的產地附加價值率要求,恐較現行的35%更高,產業回流台灣將不只是中心廠房,而是整條產業鏈,對台灣而言仍是利多。
美國原預計從9月1日起對價值300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加徵10%關稅,範圍涵蓋消費性電子產品,13日又宣布行動電話、筆記型電腦和電玩裝置等產品將延後至12月15日才課稅。
儘管關稅延後開徵,台灣電子業仍未停下產能移轉腳步,筆電代工廠英業達宣布將把所有銷美筆電產業移至台灣。沈榮津指出,美國短期延後課稅時間,但業者擔心美國總統川普談判策略不斷調整,無論如何仍要準備恢復台灣供應鏈。
沈榮津也說,業者已預期美國對台灣銷美產品將要求比35%更高的原產地附加價值率,因此在恢復台灣供應鏈時,會以更高標準因應;廠商產能移回台灣也將不只是中心廠,而是整條產業鏈,在台投資及創造的就業機會都更多,整體而言仍是利多。
經濟部通過上銀等5家台商回台投資案
今日經部也通過上銀等5家台商的回台投資案,至今台商回流總投資金額逾5484億新台幣。根據經濟部資料,上銀此次回台,是為配合客戶回流台灣生產需求,預計投資62億擴增台中精密機械園區、台中工業區及嘉義大埔美二期產線及廠區,可創造1250個就業機會。
投資處長張斌銘表示,預計今年台商回台投資金額將達7000億,今年可落實1600億。至於銀行貸款委辦手續費補助,則因業者通常沒有向銀行全額貸款、補助仍有餘額,今年編列的5000億「應該還夠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