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談李嘉誠先生之「黃台之瓜,何堪再摘」

2019-08-19 05:40

? 人氣

白手起家的香港富豪李嘉誠(美聯社)

白手起家的香港富豪李嘉誠(美聯社)

李嘉誠不愧是李嘉誠,繼2016年以「黃台之瓜,何堪再摘」回應旺角警民衝突後,在反送中運動最緊繃的這時候,李先生再度在報章媒體,以個人名義刊登「黃台之瓜,何堪再摘」、「最好的因,可成最壞的果」、「愛中國、愛香港、愛自己、愛自由、愛包容、愛法治」等文字。李先生所思為何?目的為何?可能影響為何?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黃台之瓜,何堪再摘

「黃台之瓜,何堪再摘」是武則天與唐高宗的兒子李賢,在臨死前對武則天作出的絕命詩。歷史記載,在唐高宗死後,為實現稱帝夢想,一嘗權力頂峰滋味,武則天在害死李賢哥哥李弘後,又逼令李賢自殺。

在臨終前,李賢寫下著名的《黃台瓜辭》,全詩為﹕「種瓜黃台下,瓜熟子離離。一摘使瓜好,再摘令瓜稀。三摘尚自可,摘絕抱蔓歸。」以黃台之瓜比喻唐代宗室,不堪一次又一次的採摘,借此規勸武則天,不要對自己子女趕盡殺絕。

後人把此詩與三國時曹植的《七步詩》相提並論,用以勸告當權者不要逼害自己家人。李嘉誠以《黃台瓜辭》為比喻,雖沒有指明摘瓜者是何人,但其借古諷今,將當政(權)者比喻為武則天,六四天安門事件及香港反送中事件比喻為李弘及李賢,也應該是不難理解的。

最好的因,可成最壞的果

本文認為,「最好的因,可成最壞的果」,可以是講給當政(權)者,也可以是講給參加香港反送中的群眾聽的。

李先生想提醒前者的是,不要為了鞏固一時的權力,貿然出兵鎮壓反送中運動之群眾,最後反而得不償失,讓香港永久地失去了繁榮,最後危及的反而是中國的復興及國內政經情勢的穩定與發展。提醒後者的是,改革是漸進的過程,以革命的方式來爭取訴求,會流血、會痛,導致玉石俱焚之結果。

香港反送中:衛星拍到深圳灣體育中心內的中國武警車輛(AP)
香港反送中:衛星拍到深圳灣體育中心內的中國武警車輛(AP)

愛中國、愛香港、愛自己、愛自由、愛包容、愛法治

至於以對聯方式呈現的「愛中國、愛香港、愛自己、愛自由、愛包容、愛法治」,左聯(上聯)是「愛自己、愛自由、愛包容、愛法治」,右聯(下聯)是「愛自由、愛包容、愛法治」。

很難說上下聯何者為主、何者為重,但在情感上,在認知上,本文認為,李先生應該是屬意(傾向)自由、包容、法制,是在權力(中國)、政經情勢(香港)、個人(參與反送中運動之群眾)之上的。

不過,這對聯的積極意義,應該是要彼此站在對方立場設想,尋求緩解、雙贏的局面。

李嘉誠先生的生平與言行

要瞭解李嘉誠先生的文字,所思為何?目的為何?可能影響為何?不妨對李先生的生平及其言行作進一步之推敲。

在這事件上,或許可以李先生常掛在嘴邊的「用90%的時間來思考失敗的可能性」,來嘗試瞭解其對這問題的看法與想法。

李先生是成功的商人,其經商之道是「全方位預測風險」比「思考成功的關鍵」來得重要,就如李先生舉例的,軍隊的統帥必須考慮退路,任何事業要考量自己能力來平衡風險,其中的道理是一樣的。

李嘉誠先生說,「審慎」是一門藝術,關鍵在於做足準備工夫、量力而為、平衡風險。本文認為,這也是目前香港反送中事件中,各方當事人必須謹守之分寸。

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

文學在意境上,有三個重要特徵,一是情景交融,一是虛實相生,一是韻味無窮。

情景交融在李先生「黃台之瓜,何堪再摘」文字中表露無遺;「韻味無窮」指的是「含不盡之意於言外」,希望香港反送中事件各方當事人細細品味其文字之深意。至於虛實相生,則是李先生寄託真情實感的地方,其美感不言而喻,但其究竟所想為何,則非當事人不得而知。

*作者為長期從事公共政策及研究工作之文字工作者。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