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兩極化有可能改變嗎?作者在結論其實沒有給出很正面的答案。一個是可能世界有其他重大事件,讓人們更重視其他面向而不再是世界觀,例如全球暖化。另一個則是因為政治與企業都需要錢,而政治與企業都不能只靠一半或更少的人支持,因此長久之後政治人物與企業家還是會被迫回到溫和偏中間的立場。但也正是因為沒有明確的答案,這個問題才這麼需要被投入研究,我們也因此更需要知道目前已經累積了哪些研究成果了。
對於亞洲各國來說,其實台灣大學領軍的「東亞民主化計畫」(Asian Barometer)也有在亞洲各國透過面訪問卷測量民眾的世界觀,學界也有探討這世界觀對於各項態度的關係。舉例來說,一篇最近的研究發現,人們對小孩的教養態度與人們是否支持憲政上的分權制衡(立法院可以制衡總統)有顯著相關,越支持小孩子要聽話、不要頂嘴的人,也越反對立法院制衡總統。
但對於亞洲的新興民主國家來說,選民的世界觀更重要的研究議程,往往不是國內支持哪個政黨或政策,而是會影響人們對過去威權領袖的懷念、或對當今其他國家威權政權的仰慕。尤其在小國們被要求選邊站的2019年,亞洲各小國人民的世界觀及其對政治、外交的影響就尤其重要。各國的政治人物們顯然也注意到這一點了。本書中提供的各種研究方法與文獻回顧,可以是亞洲各國研究兩極化與世界觀的一個指引,而近年來確實也出現許多本土化的研究結果,例如有學者發現台灣人的個性(personality)跟政黨支持有一些關聯,而對威權的看法也對台灣、南韓、新加坡的投票選擇有解釋力。
假如世界觀所推波助瀾而成的兩極化,在歐美暫時沒有明顯的解方,那解答會在亞洲的新興民主國家們嗎?無論如何,我們都站在人類歷史的前緣看著,也推動著這一切前進。
*作者為內華達大學拉斯維加斯分校助理教授,菜市場政治學共同發起人,本文選自《極端政治的誕生——政客如何透過選舉操縱左右派世界觀的嚴重對立》(作者:馬克.海瑟林頓Marc Hetherington∕強納森.偉勒Jonathan Weiler。有方文化出版)導讀。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