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李克強要穩就業?因為儘管人民幣貶破1比7關卡、有利出口,也可相對減緩美國增加關稅的衝擊,但從民間數據觀察,輕易可窺見中國經濟的緊張程度。
例如,信報指出,受到豬瘟及產地氣候異常影響,中國7月份食品價格暴漲,水果、豬肉與雞蛋三大類漲幅竟高達39.1%、27%、11.4%,在就業吃緊之際,食品價格暴漲更是格外引發民怨的「起火點」。
再例如,中國汽車(當地稱乘用車)銷售不斷下滑,自去年中以來連續13個月衰退。除了房地產外,汽車是單一開支最大的耐久財,買車的中國家庭銳減,反應的是消費信心嚴重匱乏。可以想見,你來我往的關稅戰必然拖累今年出口,直接重擊就業。這,正是中國政府要極力避免的最壞情境。
中國也好、美國也好,國內經濟下滑都是當權者極力避免的情境,從這點看,兩國爭吵不休卻也殊途同歸。
戰產業利益!
得5G者得天下 美國意在封殺華為
華為,是中美兩國另一個很難解開的結。
8月19日,美國商務部宣布對華為及其68家子公司的禁售令、再次獲展延90天(預定於11月19日屆滿)。這讓外界一度以為情勢緩解,畢竟,美國總統川普此前剛剛將3千億美元中國貨品加徵10%關稅,他並且信誓旦旦說:「華為威脅(美國)國安,我不想要跟華為做生意!」但隨後兩國的關稅戰升級,無怪乎華為創辦人任正非悲觀認為,11月19日禁令展延期滿,華為終究凶多吉少、將遭到美方封殺。
為什麼總統義正詞嚴拒絕,但底下部會反而再開綠燈?原因很簡單:華為是美商頭號大客戶!據Gartner資料,2018年華為半導體採購支出高達210億美元、高居全球第3大晶片買主;少了這筆訂單,矽谷各大半導體、晶片業者,今年底的聖誕節恐怕都會很難過。
這也難怪,從美光(Micron)、威騰(Western Digital Corporation)、高通(Qualcomm)、谷歌(Google)、思科(Cisco)、英特爾(Intel)到博通(Broadcom)等美國七大網路通訊廠商,在七月底聯袂拜訪川普、「討論經濟議題」。會後,川普便要求商務部針對華為解禁事宜「做出及時決定」。如此看來,商務部再次展延華為的禁售令,不過是回應上司「善意」的意見而已。
其實,中美貿易戰兩年來雖然以互加關稅為主戰場,川普一再下重手、力圖遏制的,是中國以華為領導、可能接管全球科技業話語權的產業大軍。也就是說,美國從要求加拿大扣留華為前財務長孟晚舟,將華為列入實體清單(entity list),到澳洲、紐西蘭、英國等盟國,陸續考慮禁用華為設備,美國實際上打的正是一場「科技冷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