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言之,在港台各自的有心人眼裡,這是一個各取所需的戰場,只要台獨贏得選舉,港獨就不乏敲邊鼓的台灣助攻,若台獨輸了選舉,港獨就前無進路,後有追兵。對蔡英文而言,香港只要繼續燒,勝選機率就大,若提前火熄,勝算就大為降低。至於那些在香港街頭與台灣覺青圈尖叫的港台幼仔們,不過都是大叔大媽的砲灰。
人民的聲音是真切的,卻也往往是被利用的。
韓國瑜與郭台銘的悲劇
無論是中美對抗的大型戰場,或是在香港冒出來的價值小戰場,走中間親美路線的國民黨就是大環境惡化下的當然犧牲品。綠營已經「價值尖叫」了超過30年,練就一口金嗓門,鸚鵡學語的國民黨則怎麼唱都走調。在價值戰場上,國民黨從來沒贏過。
好不容易,在此過氣黨中出現了兩個非典型人物,有能力另闢其他戰場攻敵於不備,無奈兩人上演瑜亮情結,彼此削弱,互相折磨,因而滯留於必輸的價值戰場,初選後陣腳大亂一整個月還看不到止穩跡象。
在新的中美關係下,韓國瑜很明顯瑟縮於馬時期的偏安思維,親美和中,老調重彈。郭台銘則改以功利角度,想玩兩面討好的槓桿。純就選舉策略來看,若是香港沒出事,民進黨玩不太動價值戰爭,韓郭兩人都有在議題主軸上另闢蹊徑的勝選可能,但事與願違,藍營終究要面對自己的價值弱勢。
國民黨的親美是沒救的,此黨的本質就是親美以圖割據偏安,但比起民進黨,最起碼國民黨會顧及經濟現實,問題只在於民生現實問題不容易引起年輕世代尖叫。
「台灣發大財」的存在條件是沒有外部干擾,內部也沒有價值議題的柴火可燒,且台灣民眾處在民生不振的曲線中點,確實有轉向務實的傾向,「求財策略」有其道理。只是,這種務實心態還尚不足以抵禦「亡國感」的恐懼行銷。
一遇到危險就龜縮,是國民黨人的老毛病,韓國瑜既然無能力突破價值重圍,也只能跟在民進黨身後比親美,以圖抵銷美國挺蔡英文的力道。不過,這是徒勞無功的,表面上美方當然不會表明自己站隊於誰,以保持進退空間,但以當下利益看,蔡英文就是美國代理人,除非她敗象過於明顯。
朱立倫在美國呼籲國民黨撐香港爭民主自由,目的也是抵銷民進黨的價值攻勢,但這也是徒勞,因為「反中」的那批香港人早將國民黨定位為親中政黨,無論此黨強調「各表」多少次都一樣。只要幾個香港人到台灣在韓國瑜造勢場合比倒讚手勢,國民黨「撐香港」的戲就演不下去。
國民黨不敢選邊,就算選邊也總是選錯邊,韓國瑜的悲劇性,就是其政治資本並非來自有饒有建樹的兩岸看法,反而是「迴避兩岸看法」。在價值戰場上民調支持度節節敗退,也是當然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