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兩國經貿官員預訂9月初在華府進行第13輪貿易談判,近來雙方先後釋出審慎樂觀的訊息,但是23日晚間8點左右,中國媒體發布消息: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宣布對750億美元美國進口商品加徵10%、5%關稅;對原產於美國的汽車及零部件恢復加徵25%、5%關稅。
這項消息立即引發連鎖反應,美國總統川普宣布「下令」美國企業撤出中國市場,儘管總統並無此一權限,而紐約股市也以慘跌重挫回應。稍晚川普更拿出看家本領,針對5500億美元中國進口商品,提高已加徵與準備加徵的關稅稅率。
據美國媒體報導,川普對北京的「偷襲」感到極為憤怒,緊急召集經貿重臣祭出反制措施。究竟北京為何要在談判舉行前出手?此次招式與以往有何不同?兩國媒體已有初步解析。
能源、汽車、大豆
中國《人民日報》24日發表評論「第三輪反制說到做到 中方有能力堅決奉陪到底」,強調「中國的反制之舉,實乃應對美方單邊主義、貿易保護主義的被迫之舉。」中國「在捍衛多邊貿易體制、捍衛自身合法權益的問題上絕不會退縮。」而且「即便美國一些人執意選擇零和之戰,中方也有能力奉陪到底。」
《人民日報》並指出:恢復對原產自美國的汽車及零部件加徵關稅,會成為美國製造業的痛;首次將美國生產的原油納入反制範圍,意味著美國登上世界第一大原油出口國之際紅利縮水;針對美國大豆進一步反制,會使其喪失價格優勢從而難以進入中國市場。
具官方背景的微信公眾號「陶然筆記」指出,中方對美方加徵三輪關稅進行了三輪反制,前兩輪被列入的美國商品,如果再次被列入第三輪,其稅率將是在此前基礎上,再加上新的稅率。
中國「打豆豆」,但不碰美國關鍵商品
這類美國商品中包含大豆,也就是陸媒常說的「中國打豆豆」──針對美國大豆農民下重手,因為他們是川普選票的基本盤。去年8月,中國對美國大豆加徵25%關稅,導致市場行情大受影響,美國豆農怨聲載道。9月1日起,美國大豆在中國將面臨30%的關稅,雪上加霜。
同樣被列入清單的還有大麥、燕麥、高粱、棉花、威士忌等多種美國農產品。此外,「原油」首次出現在中方的反制清單上,對於日漸倚重能源出口、一再要求中國加大能源進口的美國,顯然會造成衝擊。
紐約康乃爾大學(Cornell University)經濟學家普拉薩德(Eswar Prasad)對《美聯社》(AP)表示:「中國再一次表明無意在貿易戰之中讓步,進一步降低了美中兩國在未來幾個月達成任何貿易協議的可能性。」
市場研究公司「凱投宏觀」(Capital Economics)首席亞洲經濟學家威廉斯(Mark Williams)指出,中方的750億美元反制清單中,只有110美元商品是首次入例,顯示中方避免過度擴大反制範圍,以免影響中國企業倚賴美國的關鍵商品──例如飛機與半導體。
BMW、Tesla、Ford、Mercedes-Benz 大受衝擊
中國自12月15日起,對原產於美國的汽車及零部件恢復加徵25%、5%關稅,會讓寶馬(BMW)、特斯拉(Tesla)、福特(Ford)與賓士(Mercedes-Benz)等業者大受衝擊。它們的美國工廠去年總共對中國出口約16萬4000輛,大部分是毛利率較高的豪華轎車或休旅車,但已較2017年的26萬2000輛大幅下滑。
寶馬位於美國南卡羅來納州斯巴坦堡(Spartanburg)的工廠,2018年對中國出口了8萬7000輛休旅車。特斯拉的加州工廠去年出口到中國的電動車有1萬4300輛,佔公司營收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