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過去靠基礎設施投資驅動經濟成長和就業,但如今地方基建投資已跌至歷史低點,使中國GDP成長放緩。
金融時報報導,根據官方統計數據,今年7月,中國基礎設施投資僅較去年同期成長2.8%,而就在2年前的7月,這個數字還是17%。
基礎設施投資增速下滑是中國國內生產毛額(GDP)成長放緩的原因之一。今年第2季,中國經濟年增6.2%,為近30年來的最低增幅。這將對全球經濟產生影響,尤其是建築用大宗商品。
多數經濟學家認為,雖然美中貿易戰對出口造成壓力,但中國經濟放緩是中國政府努力控制債務水平的結果。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表示,中國基礎設施支出的資金來源一般是地方政府發行的債券,這些債券大多由國有銀行買入,這推動中國政府債務與GDP之比去年達到了73%。
北京因應債務的方式是緊縮債務發行,此舉的不利影響是導致基礎設施支出趨緩。去年,中國固定資產投資年增0.7%,較2017年5.7%的增速放緩。
今年中國一些地區的基礎設施投資開始萎縮。湖南省是遭受衝擊最嚴重的省份之一。當地官員表示,今年上半年,湖南省基礎設施支出年減5%。
而中國官方更已發出訊號,不會再進一步增加債券配額,並提出減稅措施,這都會減少地方政府收入,加劇財務負擔。
澳新銀行中國經濟學家王蕊表示,可供政府官員選擇的高回報項目的數量正在減少,而北京方面對地方政府債務感到擔憂。